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笔削_笔削解释_笔削来历出处_笔削历史典故

笔削

历史典故

笔削怎么写好看:

笔削历史词典解释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在鲁国司寇并摄相事,一切公文案卷均由自己草拟处理,如遇到问题,总能和人共同研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写作《春秋》时,当写则写,当删就删,用意深微,态度严谨,连子夏这样以文字见长的学生,也无从参与赞助一辞。后因用为咏修改文章的典故。

唐.陆龟蒙《酬谢袭美先辈》诗:“向非笔削功,未必无瑕疵。”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折角

    折角:用力折断鹿的犄角,是比喻的说法,指西汉朱云在研讨易经的辩论中驳倒了当时的权威五鹿充宗。朱云字游,鲁山东曲阜人。少时好任侠,年四十刻苦读书,从白子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笔削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笔削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