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龙蛰蠖屈_龙蛰蠖屈解释_龙蛰蠖屈来历出处_龙蛰蠖屈历史典故

龙蛰蠖屈

历史典故

龙蛰蠖屈怎么写好看:

龙蛰蠖屈历史词典解释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明 张居正《答司空陆五台书》:“今岁传胪小儿,即少时妄对隐士绝无才者也。公当盛汉之隆,而龙蛰蠖屈,不一建立于时,得无为儿曹所诮乎?一笑。”


并列 比喻避世隐居。语本《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明·居正《答空陆五台书》:“今岁传胪小儿,即少时妄对隐士绝无才者也。公当盛汉之隆,而龙蛰蠖屈,不一建立于时,得无为儿曹所诮乎?”△用于隐士。→龙蟠凤翥

词语分解:

  • 龙蛰的解释 谓阳气潜藏。 晋 张协 杂诗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 蠖屈的解释 1.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 河 北 胶 东之纸。”2.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或退隐。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蠖屈固小往,龙翔迺大来。” 宋 范仲淹 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相其直道了无悔,寧争蠖屈与鹏騫。” 明 归有光 祭方御史文:“公孙蠖屈於南宫之试,予亦瓠落於 东海 之滨。” 王闿运 上征赋:“儼长大而

历史典故推荐:渭与莘

史记.齐世家:“西伯猎,遇太公于渭之阳。”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钓于渭水之阳,伊尹未遇商汤时耕于有莘之野。两人因遇明主,方得出为执政大臣。“渭与莘”喻志士隐居之所。宋.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龙蛰蠖屈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龙蛰蠖屈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