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知尽能索_知尽能索解释_知尽能索来历出处_知尽能索历史典故

知尽能索

历史典故

知尽能索怎么写好看:

知尽能索历史词典解释

知:通“智”。索:完结。谓才能力量都已用尽。《史记.货殖列传》:“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亦作“智尽能索”。明.毕自严《再疏投劾疏》:“臣奉旨条议,非不智尽能索,终觉零星补凑,大类剜肉医疮,不但愧经国之远猷,亦且虑焚林之滋议矣。”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一○三回:“中国专使陆征祥等,智尽能索,不得已再向和会中提出抗议,申明意见。”


并列 知,通“智”;能,才干;索,尽。智慧、能力全部用尽。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知,不读作zhī。△多用于描写才干、能力方面。也作“智尽能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爽然若失

爽然:茫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𫜹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意谓先觉屈原应到别国去施展其才,而读了𫜹鸟赋后,又觉这种看法不对而心中茫然。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知尽能索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知尽能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