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分庭抗礼_分庭抗礼解释_分庭抗礼来历出处_分庭抗礼历史典故

分庭抗礼

历史典故

分庭抗礼怎么写好看:

分庭抗礼历史词典解释

    抗,亦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中的两边,相对礼,以平等地位相待。也用以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孔子曾与一渔父坐而论道,渔夫高谈阔论并对孔子进行批评,孔子却对其异常敬重。孔子的学生子路感到很奇怪,便问孔子,我追随先生您已很久了,从未见您对人如此尊敬。各国的君主和您相见,还都以对等之礼,而您还有倨傲不恭的脸色,现在一个打渔的拄着拐杖在您面前大模大样地站着,您却打躬作揖,他说话时,您先上一拜,然后再作回答,岂不是有些太过分了吗?学生们都对您很有看法,一个渔夫那里值得这样尊敬呢?

典】:

    《庄子·渔父》:“子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连动 抗礼,平行行礼。抗礼,亦作“伉礼”。指宾主分立庭院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后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或 * ,搞分裂。语出《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张贤亮《小说中国》:“在中国古,历都有所谓‘布衣宰相’或此类人物,凭笔杆子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即使身在田野躬耕农亩,见了县长也敢分庭抗礼,官员要他罪还需先向上申报,夺他的‘功名’,手续麻烦得很。”△多用于互相对立抗衡方面。→鼎足之势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和衷共济 你谦我让。也作“分庭伉礼”。

词语分解:

  • 分庭的解释 .分处庭中,以示平等。《汉书·货殖传》:“ 子赣 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隋书·卢思道传》:“通人 杨令君 、 邢特进 已下,皆分庭致礼,倒屣相接。”《续资治通鉴·
  • 抗礼的解释 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详细解释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 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唐 刘肃 《大唐

历史典故推荐:澄思渺虑

澄思:静思,深思。渺虑:深思细想。指深入细致地考虑。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并列 深思远虑。况周颐《惠风词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分庭抗礼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分庭抗礼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