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油葫芦原文 诗词名句

油葫芦

作者:谷子敬 朝代:明代

油葫芦原文

高耸耸雕阑十二曲。

接太虚。

层梯百尺步云衢。

一会家望齐州则索低头数。

只恐怕近天宫不敢高声语。

这楼襟三江。

带五湖。

更对着君山千仞青如许。

咱这里不饮待何如。

诗词问答

问:油葫芦的作者是谁?答:谷子敬
问:油葫芦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油葫芦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谷子敬的名句有哪些?答:谷子敬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城南柳 第一折

参考注释

高耸

高高地直立

一个高耸壮观的塔尖

在远处高耸的山峰

桅杆高耸

雕阑

见“ 雕栏 ”。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步云

比喻达到高位。 宋  杨万里 《再和春雨呈袁起岩》:“顾我江湖钓竿客,识君臺阁步云人。” 明  王錂 《寻亲记·报捷》:“如今他孩儿步云,特来报父子喜音。”

一会家

亦作“ 一回家 ”。亦作“ 一会价 ”。一会儿;一时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自埋怨,自摧挫,一会家自哭自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冷落青斋,青灯萤火,一回家和衣睡,一回家披衣坐。”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四折:“每日家情不欢,一会家心如织,一会家似醉如痴。”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四折:“急煎煎似上蚰蜒道,一会价心痒难揉。”《西游记》第一百回:“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

齐州

犹中州。古时指中国。《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 丹穴 。” 郭璞 注:“岠,去也;齐,中也。” 邢昺 疏:“中州,犹言中国也。”《列子·汤问》:“ 汤 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 革 曰:‘犹齐州也。’” 张湛 注:“齐,中也。”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则索

只好;须得。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阴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吾儿出去,则索早归。”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你则索静悄悄不的争差,切莫要笼窻和动闥,是必小心儿行礼谦洽。”

低头

(1)

(2) 垂下头

低头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头认罪

恐怕

(1) 表示估计并担心

我恐怕迟到了

(2) 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

天气那么热,恐怕就要下雨了

近天

(1).天边,极远之处。 唐  杜甫 《送人从军》诗:“ 弱水 应无地, 阳关 已近天。”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近天,谓天边头。 岑参 诗‘走马西来欲到天’,即近天之意。”

(2).指接近帝王。 清  蒲松龄 《代毕刺史复颜山孙启》:“冠千出众之姿,人直似玉;尺五近天之地,屋尽如金。”参见“ 尺五天 ”。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高声

叫嚷或咆哮;厉声地说

高声斥责他的船员

他的精力都花费在高声打电话上

一个女人在旅店门口高声叫骂

三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金君卿,朝代:宋代
    鳞鳞万瓦绕云根,环列诸峰势独尊。屹若灵鳌浮海面,俨如谋将立辕门。赣流东汇龙蛇走,崆阜南来虎豹蹲。乘月偶为逃暑饮,欲扪南斗当清樽。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五松山下古铜官,邑居褊小水府宽。民安薄鱼少嚚讼,簿领未减一丘盘。胸中峥嵘书万卷,簸弄日月江湖间。稠人广众自神主,按剑之眼白相看。老身风波谙世味,如食橘柚知甘酸。麒麟图画偶然耳,半枕百年梦邯郸。平生樽俎宫亭上,涉世忘味皆朱颜。此时阿翁尚无恙,追琢秀句酬江山。堂堂今为蜕蝉去,五老偃蹇无往还。大梁城中笏拄颊,颌髭今成雪点斑。青云何必出公右,亨衢在天无由攀。椎鼓转船如病已,梦想楼台落星湾。子政诸儿喜文史,阿秤亦闻有笔端。丹徒布衣未可量,诗书且对藜藿盘。穴中生涯识阴雨,木末牖户知风寒。我今四壁恋微禄,知公未能长挂冠。
  • 作者:吴芾,朝代:宋代
    一日相逢喜有余,对谈胜读十年书。欢声已溢枌榆社,和气还蒸蓬荜居。敢道主标攀靖节,或疑胜致到华胥。愿言莫惜留连醉,看我东皋带雨锄。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前朝霖雨潮河涨,浮桥促就待马上。

    辎重一一命徐渡,争进拥挤反无当。

    巡狩从来寓习军,何妨小试善将将。

    塞关岁岁常经过,居民识熟无烦诃。

    关外舆梁驾未得,避潦有路遵岩阿。

    塞田不与内地同,最虑山水当其冲。

    低粱高黍胥芃芃,山水骤过沙压蓬。

    一隅亦廑灾民穷,惟祈九宇均歌丰。

  •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代
    山色湖光并在东,扁舟归去有樵风。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满月世界琉璃光,通宵不寐据胡床。语言玉润篇篇锦,心胆冰清字字香。
  • 作者:罗隐,朝代:唐代
    盛礼何由睹,嘉名偶寄居。周南太史泪,蛮徼长卿书。砌竹摇风直,庭花泣露疏。谁能赋秋兴,千里隔吾庐。
  •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东西宁彼此,相好那同殊。

    总祝无疆寿,应符如意珠。

    灵踪纪竺牒,胜刹起黄图。

    花雨从空落,缤纷上景衢。

  • 作者:释正觉,朝代:宋代
    沩山水牯牛,禅人聚头咬。可怜负舂人,唤作岭南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