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阴那山祖师院原文 诗词名句

阴那山祖师院

作者:李思悦 朝代:明代

阴那山祖师院原文

时闻游客荐芳荪,名在前朝已自尊。

道本虚空无着相,心何惭愧未忘言。

香厨取食驯猿绕,荒院捎云古柏存。

我欲曹溪探上乘,却来山里究真源。

诗词问答

问:阴那山祖师院的作者是谁?答:李思悦
问:阴那山祖师院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阴那山祖师院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2. 明李士淳等编《阴那山志》卷三

参考注释

游客

(1) 游子;旅游者

(2) 观光者

芳荪

香草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作》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蓀。”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 清 赵翼 《永昌吊徐武功杨升庵》诗:“欲採芳蓀酹杯酒,百年遗迹已沉沦。”

在前

从前;先前

在前,他是个老师

自尊

自我尊重

道本

(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贾公彦 疏:“至德以为道本者,至德为至极之德,以为行道之本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空无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着相

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迴,著相造善枉受劳苦。”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然而宇宙间的‘活力’,那‘第三者’,普遍圆满……况且‘他’是‘活力’,不流转而流转,自然显露,不著相而著相,自然映照。”

犹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 狄员外 道:‘你这畜生!合人顽也要差不多的就罢,岂可顽得这般着相?’”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香厨

亦作“ 香厨 ”。即香积厨。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清 顾梦游 《社集天界循公房》诗:“杖钱曾不繫,随意乞香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这是俺修行本等,不必睬他;且去香厨用斋罢。”参见“ 香积厨 ”。

见“ 香厨 ”。

曹溪

(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上乘

(1) 上品;上等

上乘佳作

(2) 佛教用语,即大乘,一般借指高妙的境界或上品

诸父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宝积经》

却来

亦作“却来”。归来。 唐 李白 《东鲁见狄博通》诗:“谓言掛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四:“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

真源

谓本源,本性。 南朝 梁 刘潜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廻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不载。”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真源未纯熟,习气餘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紲。”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於伦物上加明察,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故往古之时,人性尤明,真源未失,皆知敬拜天父上主皇上帝。”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 作者:郑愔,朝代:唐代
    标签:送别伤怀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 作者:释道昌,朝代:宋代
    至道无难,万水千山。唯嫌拣择,鹄墨乌白。才有是非还护惜,不会不知全得力。明白里头如放行,腰金犹颂青青麦。
  •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代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 作者:葛绍体,朝代:宋代
    塘曲椒和桑共老,山头松与麦齐青。人家岁计村南北,似识豳风旧典刑。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雪后已看半月过,□□暖旭上窗多。

    冰消那藉人工凿,气煦都欣物意和。

    新绿晴舒芜纽结,嫩黄风向柳丝拖。

    麦田思到膏融处,嘉与农夫庆若何。

  • 作者:吴潜,朝代:宋代
    信马来游白紵山,僧窗容我片时閒。人生自古少行乐,试为春风一解颜。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正缱江南雨若何,驿章驰报霈恩波。

    甘霖月望四郊遍,沃土泽沾六寸多。

    栽莳三时期未误,欢欣万姓气增和。

    观民甫返怜犹切,慰志因成七字哦。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和阗产美玉,制韘琢磨为。

    佽手仍今日,从心愧昔时。

    中窥望月满,外晕矞云披。

    寓意摛新藻,御之无射思。

  • 作者:舒岳祥,朝代:宋代
    岁阑思饮酒,人老且捐书。春日将辉贲,阴风为扫除。花前看灯蟹,雪后坐庵鱼。有约君无负,墙根摘露蔬。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