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方玄英故居原文 诗词名句

方玄英故居

作者:林景熙 朝代:宋代

方玄英故居原文

舣舟鸬鹚港,白云满高原。
借问玄英居,遗构无复存。
精灵几百载,山鬼凭幽昏。
独遗文字香,隐隐草树根。
转盼东山麓,彷佛见柴门。
啼猿助凄恻,亦复销我魂。
渔父捉归桡,牛羊下前村。
长揖者谁子,未识情已温。
云十有六叶,咸通之耳孙。
缅思幽人后,风雅天所敦。

诗词问答

问:方玄英故居的作者是谁?答:林景熙
问:方玄英故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景熙的名句有哪些?答:林景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鸬鹚

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有绿光,善捕鱼,生活在海滨,用树叶、海藻等筑巢。渔人常用来捕鱼。又名“乌鬼”,“水老鸦”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高原

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块平地

黄土高原

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玄英

(1).纯黑色。《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王逸 注:“玄英,纯黑也,以喻贪浊。”

(2).谓冬天。《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邢昺 疏:“言冬之气和则黑而清英也。” 唐 魏徵 《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歷玄英不减其翠。”

(3). 唐 诗人 方干 ,生不得志,死后追赐及第,时人进私谥为 玄英先生 。见《全唐诗》卷 * 八。 宋 陆游 《登北榭》诗:“莫笑衰翁淡生活,它年犹得配 玄英 。”

遗构

(1).前代留下的建筑物。 晋 潘岳 《伤弱子辞》:“仰崇堂之遗搆,若无津而涉川。”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不知何王殿,遗构絶壁下。” 清 杜岕 《过林修朗轩》诗:“二子去千年,青溪有遗构。”

(2).以前留下来的制度。《陈书·后主纪》:“思所以仰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灵几

供奉神主的几筵。 明 夏完淳 《孤雁行》:“拜哭抚灵几,忧来不可任。孤儿在左右,呼舅何慇慇。”

百载

百年。谓时间长久。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故 尧 秀眉高彩,享国百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七:“别离多苦怀,三年当百载。”《红楼梦》第十三回:“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山鬼

(1).山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北齐 樊逊 《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明 高启 《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

(2).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 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清 洪亮吉 《山斋访冒鸣茹寿衢两秀才》诗:“书声出户虫不鸣,山鬼一足深宵行。人头鱼身惯窥户,见惯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号於絶域。”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幽昏

(1).亦作“ 幽昬 ”。暗昧不明。《国语·楚语上》:“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 韦昭 注:“幽,闇也。昏,乱也。”《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 王逸 注:“幽昬,不明也。”

(2).见“ 幽婚 ”。

遗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 墨 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 唐 元结 《<箧中集>序》:“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祖师者不见近作。” 宋 苏轼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没追和其韵》:“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 韦素园 ﹞病殁于 北平 同仁医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遗文,为他出一本纪念册。”

(2).散逸的诗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文宗 时, 郑覃 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詔令祕阁,搜访遗文。”

(3).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至於举贤良,崇孝弟,明考课,虽宇内初辑,然庶政大体,弥纶备具,遗文故事,施於后世,皆可为法。” 宋 蔡襄 《明礼》:“冠婚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復议,婚礼无復有古之遗文。”

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树根

树的根部

转盼

(1).目光流转。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之六:“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2).犹转眼。喻时间短促。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盼略 燕 楚 。”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世事升沉如转盼,算来由命不由人。” 清 黄景仁 《舟中望九华》诗:“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彷佛

同“仿佛”

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凄恻

因情景凄凉而悲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军士各与父兄昆弟取诀,国人悲哀,皆作离别相去之词……於是观者莫不悽惻。”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悽惻。”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悽惻。” 清 顾炎武 《禹陵》诗:“ 会稽 山色好,悽惻独攀登。”

悲痛;哀伤。 苏曼珠 《碎簪记》:“余心中甚为 莲佩 凄惻,此盖人生至无可如何之事也。”

因情景凄凉而感触悲伤。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惻。”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六马归 秦 ,却经过於此地;九泉隔 越 ,几凄惻於平生。” 宋 陆游 《鹿头关过庞士元庙》诗:“ 士元 死千载,凄惻过遗祠。”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玉华山樵》:“老怀岂能忘故山,神游往往于其问。为君写此转凄惻,片云零落何时还。” 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调在那弦上是发出那样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凄恻的声音, 阿毛 又想哭了。”

亦复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渔父

渔翁,捕鱼的老人

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归桡

犹归舟。 唐 戴叔伦 《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橈,前程风浪急。”

长揖

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

谁子

何人。《管子·地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於天下者,谁子也?’ 管子 对曰:‘ 文 武 是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九:“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宾客者谁子?倏忽若飞尘。” 宋 杨万里 《春兴》诗:“诗成字字梅样香,却把春风寄谁子?”

耳孙

《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孙,曾孙也。”又引 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 颜师古 注:“耳孙,诸説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 晋 説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金 段成己 《题梁氏静乐堂》诗:“ 叔敬 有耳孙,犖犖与时异。” 明 唐寅 《世寿堂》诗:“鷄窠小儿是鼻祖,鳩枝老子为耳孙。”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 林霽山 《孤山》诗:‘耳孙今白髮,酹酒满寒芜。’” 章炳麟 《秦政记》:“ 明 制贵其宗室孽子,诸王虽不与政柄,而公卿为伏謁;耳孙疏属,皆气稟於县官。”

缅思

遥想。 唐 杜甫 《画鹘行》:“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缅思当盛时,警蹕在虚空。” 明 杜岕 《咏史》:“缅思 战国 时, 淳于 秉正道。”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缅思 禹穴 藏,玉简多赢餘。”

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风雅

(1) 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举止风雅

(2) 《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罗烨,朝代:宋代
    小说纷纷皆有之,须凭实学是根基。开天辟地通经史,博古明今历传奇。藏蕴满怀风与月,吐谈万卷曲和诗。辨论妖怪精灵话,分别神仙达士机。涉案钥刀并铁骑,闺情云雨共偷期。世间多少无穷事,历历从头说细微。
  • 作者:何吾驺,朝代:明代
    标签:峡山寺

    十载名山老画师,今朝携手峡江湄。

    怜君一片穷交意,指点江心明月知。

  • 作者:释心月,朝代:宋代
    柳陌花衢烂熳游,不知日月去如流。抬眸忽见家山在,双手难遮满面羞。
  • 作者:谢朓,朝代:南北朝
    朱台郁相望。青槐纷驰道。秋云湛甘露。春风散芝草。
  • 作者:吴泳,朝代:宋代
    柳色媚别驾,桐花夹行舟。慈湖一片心,不上富贵钩。撇却云雾窗,分渠月波楼。但有月长清,何妨波漫流。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络石缘林漱玉凉,远山紫逻更苍苍。

    溪边列树云和静,洞口落英水亦香。

    作记未应拟彭泽,成诗早见有曹唐。

    浙东仙境依然在,可复双鬟待二郎。

  • 作者:张方平,朝代:宋代

    流景无端隙驷驰,永怀顾复感慈闱。

    幸兹门外车马少,更复朝中书信稀。

    衰飒颠毛素丝短,芒佯病眼乱花飞。

    舍西赖与招提接,时叩禅关话祖机。

  • 作者:陶梦桂,朝代:宋代
    吟情常得闲情助,和气多为直气侵。易说难行天下事,未为先懒老来心。公然排闼清风入,悄地窥窗好月寻。风月无情肯相管,尘缘终浅道缘深。
  • 作者:程珌,朝代:宋代
    孝友尊前哲,词章裕后生。析台真御史,槐市大司哉。骐骥风方力,艅艎浪忽倾。山寒丹旐急,识者为沾缨。
  • 作者:晁公溯,朝代:宋代
    胜地熊开杰观,熊大川壮重关。使者领我来,共此须臾閒。玉节照绿野,银熊落青纶。酒酣望八极,气豪吞百蛮。俯窥二江水,远指三峨山。遂令苍茫外,尽在顾盼间。崔嵬凌云寺,缭绕含风湾,洲渚递隐见,烟霞渺斓斑。静看浮鸥没,坐数昏鸦还。作者必磊落,后来莫能攀。不减鹳鹊楼,可想熊豹颜。下有安乐园。惜哉半荆菅。谁其为起熊,叹息岁方艰。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