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示周子充写华严经原文 诗词名句

示周子充写华严经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示周子充写华严经原文

总别同异,成坏行布。
圆融无碍,尘入众刹。
非宽刹入,众尘非隘。
居士笔端,宣畅果海。
因原自在,我今说偈。
赞扬同证,一真法界。

诗词问答

问:示周子充写华严经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问:示周子充写华严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杲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杲名句大全

释宗杲示周子充写华严经书法欣赏

释宗杲示周子充写华严经书法作品欣赏
示周子充写华严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同异

(1).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 坚白同异 ”。

(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后有 扬雄 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

(4).谓差异,不同。《新唐书·张行成传》:“尝侍宴,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意有同异。 行成 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盖 晋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书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

(5).异议。亦指立异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父 滂 ,为 汉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宏 《汉纪》:“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 滂 独中立於朝,故爱憎不及焉。”《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隟”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晋书·王彬传》:“ 江州 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南齐书·徐孝嗣传》:“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宋书·武帝纪下》:“ 谢晦 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南齐书·萧颖胄传》:“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 张炽 从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门 ,城内惊恐,疑有同异。”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 李宪 等本章句家,见 元感 詆先儒同异,不懌,数沮詰其言。 元感 缘罅申释,竟不詘。”

成坏

形成毁坏。指成劫和坏劫。 宋 陆游 《卧病》诗:“生死亦何有,成坏同一沤。”参见“ 成住坏空 ”。

行布

流通钱币。《周礼·地官·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布,谓泉也。” 贾公彦 疏:“货贿阜盛而布泉得行。”

圆融

(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入众

谓将私房财产、奴婢作为各房公产。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刘氏 丧亡,抚养孤弱,叔郎 整 ,常欲伤害,侵夺分前奴教子 当伯 ,并已入众;又以 钱婢 姊妹弟 温 ,仍留奴自使。”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兄弟后分奴婢,唯餘婢 緑草 入众。 整 復云 寅 未分财赎 当伯 ,又应属众。”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笔端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宣畅

(1).宣扬;传布。《诗·大雅·崧高》“四方于宣” 汉 郑玄 笺:“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后汉书·顺帝纪》:“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惟咎叹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畅恩泽,惠此下民,勿为烦扰。”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於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復於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復可覩。”

(2).舒散;抒发。 唐 陆贽 《奉天论赦书事条状》:“宣畅鬱堙,不可不洞开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人知声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谐,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使闻其声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流畅。《云笈七籤》卷三十:“﹝鼻﹞两孔之下源是死气之门,元生君严固守之,使精神宣畅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 明 李贽 《读律肤说》:“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

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赞扬

称赞;称扬

对他的本领大肆赞扬

法界

佛教语。梵语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华严经·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实亦无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夫此圆成实自性云者,或称真如,或称法界,或称涅槃。”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代
    江海日凄凉,贤圣尽萧索。西河共风味,顾步涕横落。
  • 作者:史尧弼,朝代:宋代
    悼往不知篱菊芳,岂知篱外游人忙。寒暄节物覆手异,依然大树堪彷徨。羡君真比道州政,间饮醇酒南山阳。遥想文殊造摩诘,玄妙深谈舌广长。中道相呼互濡沫,相忘各适遮无伤。要知风鬟太华女,夫岂秋思悲空房。智拙方疏汉阴圃,才多端谢鼂生囊。青天自不憎白眼,好在宗之快举觞。
  • 作者:杨简,朝代:宋代
    君子不必相与言,礼乐相示甚昭然。礼乐相示无一言,物物事事妙莫宣。此妙自觉不可传,可传非觉亦非玄。风雨霜露无非教,哀乐相生先圣篇。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楼窗对西山,因得夕佳号。

    我来率辰已,夙有驰驿诮。

    逯申之未曾,那识夕景妙。

    泉明句空忆,顾名每自笑。

    今来所览佳,乃觉非常报。

    远峰吐云气,近湖呈波照。

    濛濛瀁瀁间,韶光含普淖。

    复雪其益美,于耜东郊到。

    廑念在农夫,宁渠隐者调。

  • 作者:楼钥,朝代:宋代
    剡水迂回彻底清,滥觞从此一泓澄。晓来蜡屐冲寒上,踏碎山头十里冰。
  • 作者:宋庠,朝代:宋代
    昔记神皇驻六龙,横波箫鼓沸天中。谁知一代繁华意,吹作菰蒲落日风。
  • 作者:释绍昙,朝代:宋代
    断线无蹊,折针缺鼻。提得完全,金乌西坠。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搜香索影夜凝神,楚些招还萼绿真。月底似逢和靖老,风前恍见寿阳人。清寒不类巫山梦,素豔全非洛浦尘。尤物有灵生幻相,凭谁貌取补之春。
  •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代
    标签:端午节怀人抒怀爱国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作者:陈襄,朝代:宋代
    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