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苦雨四首·其二原文 诗词名句

苦雨四首·其二

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苦雨四首·其二原文

延伫南屏侧,盼睐清溪路。

雨过新潦生,水深不可渡。

怅望萝山岑,漭沆谁能到。

忽忆岩下芝,萌折已滋茂。

梁甫兴啸吟,槃涧成寤寐。

多谢唐仙翁,无为阻吾驾。

诗词问答

问:苦雨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苦雨四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名句大全

注释

1. 叶

参考注释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南屏

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为 西湖 胜景之一。 宋 苏轼 《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我识 南屏 金鯽鱼,重来拊槛散斋餘。” 元 张翥 《多丽》词:“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 南屏 。” 明 无名氏 《溜滴子·西湖》曲:“分明人世中,埋没洞府。回首 南屏 ,转觉路迂。” 清 宋琬 《送李方山之溟南幕府》诗:“ 西泠 雨后暮潮长, 南屏 月落晓鐘沉。”

盼睐

亦作“盻睞”。1.观看;顾盼。《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盼睞以适意,引领遥相睎。”一本作“ 眄睞 ”。 唐 柳宗元 《与李睦州论服气书》:“既言,皆沮然盻睞。”《英烈传》第四七回:“﹝ 常遇春 ﹞可惜只为王事在身,无心盼睞烟光景色。” 王闿运 《赠衡阳彭公七十有五行状》:“岐嶷颖悟,盼睞有威。”

(2).眷顾;垂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先是 李都 、 崔雍 、 孙瑝 、 郑嵎 四君子,蒙其盼睞者,因是进昇。”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小姐青琐仙姝,过蒙盼睞;小娘子兰裾瞥顾,玉趾枉临。”

溪路

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一:“欲访 桃源 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谿路:山间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诗:“寥寥远天静,谿路何空濛。”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山岑

山峰。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晋书·束晳传》:“谓山岑之林为芳,谷底之莽为臭。”

漭沆

水广大貌。《文选·张衡<西京赋>》:“顾临 太液 ,沧池漭沆。” 薛综 注:“漭沆犹洸潒,亦宽大也。” 唐 韦元旦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 昆明 凿 汉 年。”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和亲定讲,此日天孙降。向银河蚤填漭沆。”

滋茂

谓植物生长繁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安石榴》:“既生,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则科圆滋茂可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稼穡滋茂,果木稀疏。”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其地膏腴,稼穡滋茂。”

梁甫

见“ 梁父 ”。

啸吟

(1).长啸哀叹。《淮南子·览冥训》:“ 西姥 折胜, 黄神 啸吟。” 高诱 注:“ 黄帝 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丁》:“慨自水兽洪猛, 黄神 啸吟,礼乐偕辫髮以同隳,情性与缠足而俱放。”

(2).犹啸歌。 清 孙枝蔚 《竹中》诗:“久坐凭风雨,閒行有啸吟。”《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赵宁静 《鸡鸣埭访友》诗:“佳辰结良覿,言采北山杜……山能使人澹,湖能使人阔。聊共发啸吟,无为慕禪悦。”

槃涧

《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毛 传:“考,成;槃,乐也。山夹水曰涧。” 朱熹 集传:“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后因以“槃涧”指山林隐居之地。 元 周权 《次韵徐景端席上》:“且安粗糲槃涧濵,未厌紫豉羹 吴 蓴。”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雪木 既移家 杜曲 ,以书復 宋 ( 宋澄溪 )曰:…… 雪木 孤介絶俗,非 澄溪 诚於礼贤,未易即致。存此书,以见《緇衣》之好,‘槃涧’之安,两得之也。”

寤寐

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寤寐以求

多谢

(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仙翁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正觉,朝代:宋代
    寻常撞搕,当面讳却。可怜傅大师,处处失楼阁。
  • 作者:葛绍体,朝代:宋代
    风雨无情断送春,牡丹谁与伴黄昏。枕书睡去觉来晚,庭鹤一声惊旅魂。
  • 作者:释文珦,朝代:宋代
    秋云满茅屋,秋风响枫林。杖藜步幽取,落叶数寸深。悠然拾叶归,写我閒中吟。坐客兴亦閒,弹入青瑶琴。曲终各无语,山水遗清香。
  • 作者:蔡格,朝代:宋代
    心远不妨车马过,地偏渐听月风来。参差竹木皆清景,唯有梅枝手自栽。
  • 作者:周必大,朝代:宋代
    攀萝度险捷猱猿,石角钩衣屦尽穿。莫讶远寻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阶前。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仓箱栉比复墉崇,更喜王畿千里同。

    尽道有秋获望外,回思午夜剧愁中。

  • 作者:程公许,朝代:宋代
    未能手剑血长鲸,只合瓜田老邵平。斗粟驱人成底事,漫将吟啸寄高情。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绛帻层罗绿叶稠,盈盈似泛露华流。

    夜深蓦向灯前展,还讶鸡人报晓筹。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秋日清且美,于游也固宜。迨今冬已仲,墐户惟其时。若人兴公家,嗜好夙有诗。几谭岩壑间,尘落不自知。靡辞陟降难,顾病风露披。旧闻怀玉山,地置多侧危。我为是邦人,每恨著脚迟。闻公勇决往,身住心俱驰。是邦有兹山,盖已千祀垂。曩者君夫子,携家隐于斯。与山结胜因,诗成多及之。去年公二仲,探讨曾至兹。今公又继去,秘密真无遗。山名谓怀玉,自昔传我疑,众作乃圭璧,名实信不欺。书来报行程,快读只欠诗。春膏有余否,佳笔锐若锥。会当写真行,寄我光茅茨。
  • 作者:葛胜仲,朝代:宋代
    一夜狂风尽海棠。此花天遣殿群芳。芝兰百濯见真香。劝客淋浪灯底韵,恼人魂梦枕边囊。一枝插不□□□。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