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题董诰五君子图五叠旧作韵原文 诗词名句

题董诰五君子图五叠旧作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董诰五君子图五叠旧作韵原文

卉中乃有五君子,岂非各具为儒性。

凡经五咏逯兹六,喜吟未祛结习病。

词臣者三张邹钱,并有其图题识兴。

独遗董老诚何谓,尔诰应思缁衣郑。

后凋交翠松柏竹,梅与水仙荣春孟。

点染位置咸恰当,要皆能肖品之正。

继声翰苑斯已佳,吾将进之以治政。

诗词问答

问:题董诰五君子图五叠旧作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董诰五君子图五叠旧作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三

2. 若霭

参考注释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结习

(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词臣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唐 刘禹锡 《江令宅》诗:“ 南朝 词臣 北朝 客,归来唯见 秦淮 碧。” 明 徐光启 《疏辩》:“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从来无此官衔;以词臣而出典兵,从来无此职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我们在 南朝 的几个末代时,可以找出这实例。”

三张

(1).指 汉 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 张陵 、 张衡 、 张鲁 。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 张陵 、 张鲁 、 张角 。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后汉 顺帝 时, 张陵 客游 蜀 土,敛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其后 陵 孙 张鲁 行其祖术,后於 汉中 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 曹公 所灭。又 中平 元年, 鉅鹿 张角 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着黄巾,众至十万, 何进 将兵灭之。珠林号为三 张 。”

(2). 西晋 文学家 张载 与弟 张协 、 张亢 的合称。《晋书·张亢传》:“ 亢 字 季阳 ,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时人谓 载 、 协 、 亢 , 陆机 、 云 曰 二陆 、 三张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应 、 傅 、三 张 之徒, 孙挚 、 成公 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綺丽。” 唐 耿湋 《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诗:“更过三 张 价,东游愧 陆机 。”

(3). 唐 之 张穉珪 、 张九龄 、 张休 先后出任 洪州 (今 江西 南昌 )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 张 。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崔祐甫 为 洪州 都督,《张休遗爱碑》曰:昔 张穉珪 牧 洪州 ,甚得人誉, 张九龄 继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 张 之目。”

题识

(1).写上标记。《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曹操 徵 歆 ﹞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餘人,赠遗数百金。 歆 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世宗 常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

(2).指标记。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五:“一令独餽古甎二十事,年号题识皆 秦 汉 物。”

(3).犹题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辈品题者,尽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无题识。” 明 宋濂 《题周母李氏墓铭后》:“ 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缘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题,未尝有所谓题识者。题识之法,盖始见於 唐 而极盛於 宋 ,前人旧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笺经家之疎云耳。非专事於虚辞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师成 ﹞多置书画卷轴於外舍,邀宾客纵观,得其题识,合意者輒密加汲引,执政、侍从,可阶而升。” 叶圣陶 《隔膜》:“悬空的煤油灯照得全室雪亮,连墙角挂着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题识都看得清楚。”参见“ 题跋 ”。

(4).犹题款。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唐 咸通 十四年癸巳, 凝式 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轻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着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於前辈乎?”

老诚

老实诚恳。《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话説 徽州府 有一商人……禀性简默端重,忠厚老诚。”《再生缘》第九回:“众家头目尽心惊,寨主如何恁老诚。老烛酒筵俱已备,却缘何,轻轻放过女佳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十章:“她知道他是这号人--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诚!”

何谓

(1)

(2) 什么叫做;什么是

何谓灵感?

(3) 指什么;是什么意思。用于询问(后面常带“也”字)

此何谓也?

缁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后凋

见“ 后彫 ”。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水仙

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春孟

孟春;春初。《宋史·刑法志一》:“在京大辟人,既当春孟之月,亦行庆施惠之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道路何邅迴,季秋越春孟。”

点染

绘画时画家点笔染翰

武烈太子偏能真,座上宾客随宜点染。——《颜氏家训·杂艺》

位置

(1)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按指定位置放木料

(2) 实际所处的地位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高自位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处理;安置

等他平平气,方好位置他

恰当

(1) 正好;适逢

恰当其时

(2) 合适;妥当

用词恰当

继声

(1).犹曼声。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珠以编次,歌有继声;美绵绵而不絶,状纍纍以相成。”

(2).谓承接前人诗文之作。 清 吴锡麒 《折桂令·题枫江渔父图》曲序:“因即効其体为之。以为继声,则余不敢。”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章实斋修志体裁之善》:“ 刘子元 《史通》一编,独擅千古,斯人( 章实斋 )可谓继声矣。”

翰苑

(1).文苑。文翰荟萃之处。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志。”

(2).翰林院的别称。《宋史·萧服传》:“文辞劲丽,宜居翰苑。”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得树》:“二甲第二入翰苑,非其志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文学纵横乃如此,故应当家有季子。时来谁能力作难,鸿雁行飞入道山。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罢前。
  • 作者:俞桂,朝代:宋代
    青青结子在梅梢,方见春来夏已交。认得主人双燕子,香泥衔去理新巢。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标签:狮子林

    南至又看弥月过,阶延曦影上帘纹。

    光阴驹隙诚堪惜,何暇其间计寸分。

  • 作者:刘庭信,朝代:元代
    标签:春天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 作者:楼钥,朝代:宋代
    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耒半空行。不如身倚市门者,饱食丰衣过一生。
  • 作者:释道颜,朝代:宋代
    大地是眼何处屙,天下不柰雪老何。赵州寄个锹子去,方得此话圆堶堶。
  • 作者:释文珦,朝代:宋代
    昔闻两溪水色异,苕清霅浑犹渭泾。又闻发源自天目,悬高坠峻如建瓴。日夜滚滚流不止,尽过白蘋红蓼汀。流入太湖不复辨,挹之但闻鱼鳖腥。堪笑人生亦如此,百年汲汲劳其形。到头富贵亦何用,一卧泉下无由醒。争似渔翁扁舟独往最脱酒,七十二峰相对长青青。
  • 作者:苏辙,朝代:宋代
    骄阳得一雪,逾尺应更好。晨兴视窗隙,惊见晴霞杲。九衢无停迹,狼籍须一扫。空余浩然气,凛凛接清昊。余寒薄虚室,一静解群燥。晨炊晚未供,客馈惭草草。试脱身上衣,行问酒家保。孤吟击槁木,大笑称有道。人生但如此,富贵何用祷。所思独未见,耿耿屡怀抱。同云自成幄,飞雪来无根。一为清风卷,坐见东方暾。重阴偶复合,飞霰满南轩。油然青春意,已见出土萱。老病一不堪,惟恃浊酒温。开户理松菊,扫荡无遗痕。卷舒朝夕间,谁识造化元。乾坤本何施,中有神怪奔。万物极毫末,颠倒何足掀。老农但知种,荷锄理南园。
  • 作者:贺铸,朝代:宋代
    吴都佳丽苗而秀。燕样腰身。按舞华茵。促遍凉州、罗袜未生尘。□□□□□□透。歌怨眉颦。张燕宜频。□□□□、□□□□□。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睡思昏然昼掩门,觉来山雨已翻盆。黄梅应熟骚人念,绿野可耕田父言。林外竹鸡时自语,阶前花鸭故相喧。诗材满眼费驱使,此事合输刘与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