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原文 诗词名句

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有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原文

冒雪行车,迎风访道,投余特地参同。
说些修养,不论虎和龙。
讲甚婴儿姹女,无龟蛇、日月交宫。
无水火,亦无嗽咽,更没按时功。
的端真妙用,无为活计,清净家风。
锁心猿意马,勿纵狂踪。
炼息绵绵来往,自然得、子母和同。
全性命,紫书来诏,直赴大罗宫。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有》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马钰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有书法作品欣赏
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行车

驱车向前

这是沼泽地带,不能行车

迎风

(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访道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参同

(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修养

(1) 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

(2) 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文化修养

(3) 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加强修养

(4) 智力,性格

揭示作者修养的文学主题

不论

(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婴儿

(1) 初生的幼儿

(2) 一周岁内的儿童

(3) 道教称铅为“婴儿”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西游记》

(4) 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

姹女

亦作“奼女”。1.少女;美女。《后汉书·五行志一》:“ 河间 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 罗邺 《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 汉 曲入胡琴。”

(2).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彭晓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唐 刘禹锡 《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婴儿,道教对铅之称。

龟蛇

(1).龟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周礼·春官·司常》:“龟蛇为旐。” 郑玄 注:“龟蛇象其扞难辟害也。” 贾公彦 疏:“龟有甲能扞难,蛇无甲,见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为“龟蛇”当为“龟旐”之误。参见“ 龟旐 ”。《参同契》卷下:“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元武 龟蛇,蟠紏相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 祥符 间避 圣祖 讳,始改 玄武 为 真武 ……后兴 醴泉观 ,得龟蛇,道士以为 真武 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自后奉事益严。”参见“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龟山 和 蛇山 的并称。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 龟山 在 汉阳 , 蛇山 在 武昌 ,两山隔 江 对峙。古为扼守 江 汉 要塞。 武汉长江大桥 即建于两山间。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风檣动, 龟 蛇 静,起宏图。”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交宫

古天文学术语。谓太阳运行与黄道十二宫相交的位置。《清史稿·时宪志一》:“敬授人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刻为重。”

水火

指大小便

时功

(1).谓应及时完成的农事。《管子·禁藏》:“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穀也。” 尹知章 注:“谓及时立农功,施力为生穀。”

(2).时令的功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

妙用

奇妙的作用或用处

妙用无穷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活计

(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心猿意马

原为佛教用语。以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后用以比喻心思不专,变化不定

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双》

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5).指杯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

和同

(1).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2).和睦同心。《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汉书·吾丘寿王传》:“今 汉 自 高祖 继 周 ,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 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凡事不和同,则不济。” 明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夫妻到老两和同。”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固无可言矣。”

(3).调和。《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淮南子·俶真训》:“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

(4).伙同;合伙。《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共知违法。”《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断一百七。”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而事权归两院矣。”

(5).“和光同尘”的略语。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惟尚和同,无俟於謇謇。”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 韩偓 《金銮密记》:“上执 偓 手,涕泣曰:‘我劝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 * !’”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余私念助人为理,覆人之产,不祥;自折其志,苟为和同,不义。” 钱锺书 《围城》三:“买 * 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干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参见“ 和光同尘 ”。

(1).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周语中》:“饮食可饗,龢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则德义可观。”

(2).谓平和,不交战。《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龢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守龢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

(3).调和。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因天地之资,而与之龢同。”

全性

(1).保全天性。《淮南子·览冥训》:“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2).全部性格。 朱自清 《山野掇拾》:“总之,我们读这本书,往往能由几个字或一句话里,窥见事的全部,人的全性。”

紫书

(1).道经。《汉武帝内传》:“地真素诀,长生紫书。”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云笈七籤》卷五一:“有青鸟来翔,口衔紫书,集於玉轩。”

(2).帝王的诏书。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书下,应问 长卿 才。” 唐 刘禹锡 《为杜司徒谢赐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

大罗

(1).即大罗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罗。” 唐 王建 《同于汝锡游降圣观》诗:“ 秦 时桃树满山坡,骑鹿先生降大罗。”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霓裳》曲记大罗咏, 广寒 斧是前身脩。”参见“ 大罗天 ”。

(2).古官名。即大罗氏。 唐 杨谏 《大蜡赋》:“ 伊耆 之礼不易,大罗之职有常。”参见“ 大罗氏 ”。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吴当,朝代:元代

    云谷烟村事事非,凫飞不到雁来稀。

    楸梧几个人千里,不独今朝泪满衣。

  • 作者:张榘,朝代:宋代

    小蛮才把鸳衾摺。妆就梳横月。探海不似旧年心。却爱窗前纸帐、十分清。
    朔风吹起寒云动。午寝都无梦。黄昏更被竹枝声。唤起醒醒相对、一灯青。

  • 作者:蒲寿宬,朝代:宋代
    晏坐图画出,银屏列郡山。几案空水接,舟楫窗窦间。清风荡炎瘴,异趣起懦顽。梦随白鸥去,静看飞鸟还。夜深忽闻笛,何处明月湾。
  • 作者:佚名,朝代:唐代

    炜炜煌煌,天子之祥。

    唐有神圣,莫敢不来王。

  • 作者:高适,朝代:唐代
    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永怀掩风骚,千载常矻矻。新碑亦崔嵬,佳句悬日月。则是刊石经,终然继梼杌。我来观雅制,慷慨变毛发。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贻厥。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恶讦。感叹将谓谁,对之空咄咄。
  • 作者:释智圆,朝代:宋代
    猛虎磨牙踞荫林,幽幽一路晚烟深。行行君子休疑懼,此物由来食兽心。
  • 作者:王大作,朝代:清代

    曾闻拟海立,今信有泉飞。

    绝壁风霆斗,青霄烟雨霏。

    光寒秋客袂,雪濑宕渔矶。

    晚渡石桥去,真同雁荡归。

  • 作者:苏颂,朝代:宋代
    大邦开国赏元勋,秘殿陛班宠旧臣。饪味几年调鼎鼐,丹青何日画麒麟。千官祖{拔扌换车}都门外,驷马嘶鸣颍水滨。已见刊碑新隧路,无穷堕泪故州民。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史笔高三馆,归心恋五湖。

    分明虾菜好,写出小长芦。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扁舟厌泊烟波上,轻策闲寻浦屿间。虎蹋青泥稠似印,
    风吹白浪大于山。且愁江郡何时到,敢望京都几岁还。
    今日料君朝退后,迎寒新酎暖开颜。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