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谈道原文 诗词名句

谈道

作者:罗与之 朝代:宋代

谈道原文

休将视听探希微,众妙何尝间险夷。
舍一而求非忽恍,自三以穷岂支离。
试看瓦砾道宁隐,若外筌蹄思益奇。
热即取凉寒向火,是中消息几人知。

诗词问答

问:谈道的作者是谁?答:罗与之
问:谈道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罗与之的名句有哪些?答:罗与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视听

(1) 看和听

视听效果

(2) 看到的和听到的

以正视听

(3) 指视力和听力

视听不衰

希微

(1).《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河上公 注:“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 晋 陆云 《荣启期赞》:“泝怀玄妙之门,求意希微之域。”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臣闻妙本希微,至真虚寂,运神功而化育,陶品物以生成。”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

(2).指名声和形迹。《南史·隐逸传序》:“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义,示形神於天壤,则名教之外别有风猷。”

(3).微明;隐约不明。《晋书·隐逸传·陶潜》:“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按,希,《文选·陶潜<归去来辞>》作“熹”。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4).谓平淡无奇。 宋 真德秀 《赠萧长夫序》:“以琴来謁者甚众,静而听之,大抵厌古调之希微,夸新声之奇变,使人喜欲起舞,悲欲涕零,求其所谓淳古淡泊者,殆不可得。”

(5).稀疏微细。 唐 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歷乱希微,雾杂烟霏。”

(6).指些微,很少。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公邃于理学,义命自安,未尝有希微怨懟之色。”

众妙

(1).一切深奥玄妙的道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北史·隐逸传·徐则》:“夫道得众妙,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 唐 李白 《大猎赋》:“括众妙而为师,明无幽而不烛兮。” 金 元好问 《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之一:“静坐且留观众妙,还丹无用説长生。”

(2).众多的妙趣。 清 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借指道教。《唐大诏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遂使殊方之典,鬱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乘之后。”

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险夷

(1).崎岖与平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晡至 林虑山 ,横峙天西,如城壁相衔,争雄角鋭,泼黛凝青,而高下险夷不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马鞍山》:“洞仅一斗室, 庞洞 颇深邃,悬崖陡絶,岂以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

(2).艰难与顺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閔 之行。”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嚐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忽恍

见“ 忽怳 ”。

支离

(1) 分散;残缺;没有条理

支离破碎

(2) 瘦弱;衰弱

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瓦砾

破碎的砖瓦

这一带屡遭轰炸,成了一片瓦砾

筌蹄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取凉

纳凉,乘凉。 唐 岑参 《南楼送卫凭》诗:“南楼取凉好,便送故人归。”《快心编》第十回:“便走向前,来到一柳树下,见一个老人家在那里取凉。”

向火

〈方〉∶烤火;取暖

当日雪下得越大,周氏在房中向火。——《警世通言》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沈说,朝代:宋代
    一别仅三年,相看事宛然。旋添新蒜发,犹耸旧吟肩。红日征途外,黄花喜气边。不须劳寄问,姓字有人传。
  • 作者:权德舆,朝代:唐代
    珠树共飞栖,分封受紫泥。正名推五字,贵仕仰三珪。继组心知忝,腰章事颇齐。蓬山有佳句,喜气在新题。
  • 作者:释惟一,朝代:宋代
    含笑吟吟,怀毒深深。左搓芒绳生缚鬼子,倒拈蝎尾殃害平人。我虽蹉脚跨他门,幸不遭他毒气熏。如何见得,只此为凭。
  • 作者:欧阳衮,朝代:唐代
    寂听郢中人,高歌已绝伦。临风飘白雪,向日奏阳春。调雅偏盈耳,声长杳入神。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度曲知难和,凝情想任真。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 作者:杨公远,朝代:宋代
    客里因循断送春,况逢天气半晴阴。生来百事少如意,老去千般都上心。长铗空弹冯氏剑,良材还斲蔡翁琴。愁怀正此无分付,多谢黄鹂送好音。
  • 作者:赵必象,朝代:宋代
    浮生等萍汎,前事总花虚。橘外访四皓,林间逢二疏。溪山数茅屋,天地一蘧庐。怕有桃源路,相期更卜居。
  • 作者:卫宗武,朝代:宋代
    鼓枻归来波浪平,碧天如水月分明。几番恶梦频惊散,一片閒愁顿扫清。桂子高风生逸思,菊花老圃悦吟情。同盟约过渊明宅,载酒东篱莫厌倾。
  • 作者:董嗣杲,朝代:宋代
    白傅流风尚可寻,炉峰蓊紫掩天阴。石埋遗像丹青落,泉绕虚堂岁月深。老木寒拖千谷翠,小莲凉矗两池金。挑包知是何方侣,空论能参惠远心。
  • 作者:郑清之,朝代:宋代
    东风不借半分力,老树丝窠罥寒织。虚枝生白独也正,夜气归根吹以息。个中洒洒无一尘,无眼界至无意识。居然暗发定慧香,不取诸相了空色。若於此花论相好,是人如以木鑽石。吾尝闻之老瞿昙,无有少法为可得。我诗当以无耳听,索梅一笑付蝇墨。
  • 作者:李流谦,朝代:宋代
    赐履圣贤地,专征翰墨场。藜然本非照,昏幽自蒙光。醍醐有真液,檐蔔无别香。座当百尺楼,余子但庑廊。誉毁不可劫,造物能雌黄。简编熟古人,见公盖未尝。彭黥非韩敌,或可噪其旁。公有八绂罝,就猎庸何伤。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