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望月有感原文 诗词名句

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望月有感原文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词问答

问:望月有感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望月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望月有感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望月有感书法欣赏

白居易望月有感书法作品欣赏
望月有感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原题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
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注释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羁旅:漂泊流浪。
寥落:荒芜零落。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诗文赏析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宿县),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翻译、评析:刘建勋)

诗中对战乱造成的流离之苦,思念亲人之切,都只是如实写来,结尾更把彼此的思念之情融为一体。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军(治所在开封)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举兵叛乱。继之彰义军(治所在汝南)节度使吴少诚亦叛,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一部分地区)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左成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马戴,朝代:唐代
    新官非次受,圣主宠前勋。关雪发车晚,风涛挂席闻。海门山叠翠,湖岸郡藏云。执简从公后,髯参岂胜君。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连日山村雨,牛羊都在栏。低田渍积水,卧穗铺新寒。气逼琴丝润,香传岩桂丹。天光惜垅亩,应放月团团。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数篇隃寄梵王宫,玉立高寒并两峰。亹亹诗章烦护惜,时时情话忆过从。雪残苍岭野云暗,花着疏梅春意浓。它日庵居定相奉,半山松竹更谁容。
  • 作者:张咏,朝代:宋代
    生平苦爱山兼水,南国晴凝侭可携。即问世间谁见我,扁舟初下武陵溪。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标签:哲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作者:戴复古,朝代:宋代
    标签:古诗三百首战争乡村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乡来一一是人家。
  • 作者:李流谦,朝代:宋代
    朝发江亭暮山驿,面颜尘埃手鼋拆。弟兄相逐两浮萍,一盏村醪慰愁寂。高堂老人念儿寒,儿念老人不得眠。殷勤祝付送书雁,为传片字报平安。
  • 作者:魏了翁,朝代:宋代
    人夸骂贼与尊君,我看闲家与事兄。更识为人谋质实,便知处己事分明。夜窗残梦鸾离照,风壑哀号乌失声。从此长宁乡下路,两山明月一般情。
  • 作者:马钰,朝代:元代
    颜貌苍苍,髭鬓斑斑。愈遇迷、嫉妒贪悭。不忧自己,抚谓妻男。便巧心生,无心肯,放心闲。苦海波中,火院常耽。运机谋、积业如山。不求大道,一向痴顽。算有谁知,修仙易,养家难。
  • 作者:王哲,朝代:元代
    九七门开八脉。洞达永无相隔。浑似吐氤氲,运转周回素白。难测。难测。一点当中堪赫。
  • 作者:李建勋,朝代:唐代
    鹤立瘦棱棱,髭长白似银。衣冠皆古制,气貌异常人。听雪添诗思,看山滞酒巡。西峰重归路,唯许野僧亲。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再入庭闱再入山,偷闲百日了金丹。他年拔宅上升后,休道使亲忘我难。大道凝神术养形,形神俱炼始功成。劝君观妙还观徼,先作顽仙地上行。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潇洒一僧关,钱家古墓山。云多迷早晚,溪阔限忙閒。斋鼓青龙麓,渔歌白鹭湾。欲吟吟不尽,岩溜自潺潺。
  • 作者:沈佺期,朝代:唐代
    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树接前山暗,溪承瀑水凉。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
  • 作者:马之纯,朝代:宋代
    常时南苑最新奇,胜似其他东复西。多少园亭行不到,从横石径动成迷。香风十里荷花荡,翠影千行柳树堤。伊被何人曾借住,端如误入武陵溪。
  • 作者:韩元吉,朝代:宋代
    制邑腾嘉誉,升平遂一州。雍容持从橐,慷慨动宸旒。相业看调鼎,兵机久运筹。勋庸元未究,湖海泪空流。
  • 作者:刘黻,朝代:宋代
    饱啄天这分,吾何泣远涂。落身近南粤,结梦屡西湖。雇仆知乡谊,依僧免屋租。新栽窗外竹,照月照同癯。
  • 作者:王冕,朝代:元代
    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多苦将军居塞北,更怜羁客在长安。老夫欲语不忍语,倚遍危楼十二阑。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晋士当年一岘山,高风千古邈难攀。浮岚煖翠依然在,不入人间大梦关。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同声相应甚埙箎,雨夜联床只有诗。断港漫生归棹兴,流年空感浴兰时。良思难与世情说,衰病聊将僧定移。须信滞流皆有命,不然安用老天为。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