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读史原文 诗词名句

读史

作者:释智圆 朝代:宋代

读史原文

我爱包胥哭,一哭救楚国。
事君尽其忠,垂名千世则。
我爱鲁连笑,一笑却秦军。
折冲罇俎间,流芳至今闻。
我爱伯夷仁,揖让持其身。
饿死首阳下,恥事干戈君。
后世闚窃辈,故非姬发1*1伦。
内藏篡弑谋,外蹑武王尘。
伯夷若不去,名教胡以伸。
后人非三贤,细碎何足云。
哭欢禄位卑,笑喜膏粱珍。
山林亦寒饿,行怪非求仁。
留心寡兼济,所谋惟一身。
抚书想三贤,清风千古振。

诗词问答

问:读史的作者是谁?答:释智圆
问:读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智圆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智圆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包胥

即 申包胥 , 春秋 时 楚国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吴国 用 伍子胥 计攻破 楚国 ,他到 秦国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国 发兵救 楚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子之言,则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员 ,不当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二:“精卫有冤填潮海, 包胥 无泪哭 秦 庭。” 清 蒋士铨 《桂枝霜·完忠》:“始而学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称帝。”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击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师独洒 包胥 泪。”

垂名

谓留传声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方其鼓刀屠狗卖繒之时,岂自知附驥之尾,垂名 汉 廷,德流子孙哉?”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寻附出之为义,攀列传以垂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李 杜 诗垂名千古,至今无人不知;然当其时,则未也。”

世则

当世的法则。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德为世范,言为世则。”

鲁连

指 鲁仲连 。 战国 时 齐国 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鲁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劝阻尊 秦 为帝,曾说:“彼( 秦昭王 )即肆然称帝,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 齐国 要收复被 燕国 占据的 聊城 时,又写信劝说 燕 将撤守。 齐王 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风》之十:“ 齐 有倜儻生, 鲁连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东昌》诗:“纷纷来往者,犹有 鲁连 无?” 陈毅 《冬夜杂咏·含羞草》:“ 鲁连 不帝 秦 , 田横 刎颈死。”亦称“ 鲁连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世无 鲁连子 ,千载徒悲伤。” 明 高启 《送沉征士铉归海上》诗:“倘见 鲁连子 ,殷勤烦寄声。”

折冲

克敌制胜

折冲于谈笑间

罇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罇以盛酒,俎以置肉。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若夫置罇俎,列籩豆,此有司之事也。”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谁谓万里遥,在我罇俎中。”

(2).借指宴席。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管罇俎从容,功成必赏。”

流芳

流传美名

流芳百世

万古流芳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伯夷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揖让

(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

(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3).禅让。让位于贤。《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南齐书·刘祥传》:“故揖让之礼,行乎 尧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由 尧 舜 揖让进到 禹 传子,是历史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首阳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事干

(1).谓事已办完。《易·乾》:“贞者,事之干也。” 孔颖达 疏:“贞为事干,於时配冬,冬既收藏,事皆干了也。”

(2).办事的才干。《晋书·程卫传》:“﹝ 卫 ﹞遂辟公府掾,迁尚书郎,侍御史,在职皆以事干显。”《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频表辞大司马、领司徒及所增邑,乞还 中山 …… 高祖 重其事干,縶维不许。”

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内藏

(1).内库。多指宫内的仓库。《汉书·蒯通传》:“鋭气挫于嶮塞,粮食尽于内藏,百姓罢极,无所归命。”《南史·萧藻传》:“初, 邓元起 之在 蜀 也,崇于聚敛,财货山积。金玉珍帛为一室,名为内藏;綺縠锦罽为一室,号曰外府。”《元史·世祖纪九》:“禁中出纳分三库:御用宝玉、远方珍异隶内藏。”

(2).内脏。藏,脏。《灵枢经·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以心如丸卵,为体内藏。”参见“ 内臟 ”。

篡弑

犹篡杀。谓弑君篡位。 汉 蔡琰 《悲愤诗》:“ 汉 季失权柄, 董卓 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宋 苏轼 《上皇帝书》:“ 齐 至强也, 周公 知其后有篡弑之臣。” 清 顾炎武 《李克用墓》诗:“ 朱温 一篡弑,发愤横琱戈。虽报 上源 讎,大义良不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西域》:“甲子岁, 噶尔丹策零 既没,不数年间篡弑相仍。”

蹑武

跟踪;追随。 元 袁桷 《题金华洞图》诗之一:“金精裂飞魄,躡武凌青华。” 清 王晫 《今世说·任诞》:“﹝ 沉子均 ﹞亦工唱曲,偶从 蓴湖 归,唱於途,有人躡武至其家。”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名教

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确立和制定为名分、名目、名节等,以进行教化,习称“以名为教”。后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抨击。

胡以

何以,为什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 李延寿 尝与修诸史矣,胡以弗《南》《北》若也?” 明 胡应麟 《四部正讹下》:“胡以弗託之 温 韦 诸子,而託之 偓 ?”按,此指 沉括 、 尤袤 并以《香奁集》为 和凝 作,嫁名 韩偓 。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三贤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 三贤十圣 ”。

(2).三个贤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方魁 与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 、 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沉砺 《展张苍水墓》诗:“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贤。”

细碎

细小而零碎

夜里他对任何细碎的响声都很敏感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禄位

俸禄和爵位,借指官职

膏粱

(1) 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2) 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谓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与下官耳。——《宋书·荀伯子传》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寒饿

寒冷饥饿。 唐 李公佐 《庐江冯媪传》:“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復言。”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张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宋史·卓行传·巢谷》:“我 涇原 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槖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可使遗之者。”

行怪

谓行为怪异。《礼记·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陆德明 释文:“行,下孟反。” 朱熹 集注:“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

留心

小心;注意

留心别写错了

兼济

谓使天下民众、万物咸受惠益。《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导物。” 唐 韩愈 《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於闻用也……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 白居易 有兼济思想,凡不利民众和国家的朝政,敢于犯颜直谏。”参见“ 兼善 ”。

谋惟

犹谋虑。语本《诗·大雅·生民》:“载谋载维” 郑玄 笺:“惟,思也。” 宋 苏轼 《贺王发运启》:“乃眷东南,欲少苏於疲瘵;无心内外,当益罄於谋惟。”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炎,朝代:宋代
    艾之西兮汨之原,山石划断兮穹巅而崭岩。瀑流 * 兮,其上绝而为亹。有蛟有龙兮,伏而不怒。雷鸣崖下兮,穷年风雨。谁斧凿此云根兮,遗予以罍洗。松有樛枝兮,屋之深深。苔藓斑斓兮,织缋以为茵。觞酒于上兮听潺湲。西峰衔日半规兮,徘徊犹未忍旋。予欲緪朱丝兮,节清音而度曲。招玄鹤使舞兮,醉予醽醁。有玉韫椟兮幽人之轴。秋兰之佩兮芙蓉之服。瘦石寒泉兮矢其弗告。四墉无隙兮巘崿青青。白云漠漠兮截洞口以为扃。轮鞅莫来兮无伤我清。不执券而兼并兮莫予与争。
  • 作者:宋太宗,朝代:宋代
    比旧前忧依,述最亨知休。以祐然面希,佛背生推求。
  • 作者:唐寅,朝代:明代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我有敝庐在何许,南紫阳山北黄山。烟耕雨钓付儿辈,一榻高枕松声间。
  • 作者:刘过,朝代:宋代
    楼上佳人楚楚,天边皓月徐徐。呼童忙为卷虾须。试问中情几句。圆少却因底事,缺多毕竟何如。嫦娥无语谩踌躇。飞过画栏西去。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俗士不足语,之子谁与娱。闭门但痴坐,尔辈宁可无。
  • 作者:李麟,朝代:明代

    万死间关抗虏尘,廿年北海未亡身。

    牧羊不羡弥山富,仗节惟拚齧雪贫。

    已分此生甘苜蓿,岂知他日画麒麟。

    河梁相向降奴泣,白发怜看汉老臣。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君不见王子猷,剡溪夜雪之孤舟。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君不见陶渊明,徽弦不具之古琴。东篱把菊偶然耳,人或作图传至今。吾何曾识董一之,於此略已心相知。事治好春绕庵屋,岂有俗子能尔为。江风山月无尽藏,时一吐出胸中奇。与茶作经花作谱,铨次蘅若兰荪蓠。秦碑晋帖了真赝,砚石错落书参差。迩来抄注到侪友,唾视钱癖何人斯。长卿但有四立壁,无一持赠长嗟咨。烦为传声语花草,倘可千里同襟期。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在庐九老湘九疑。烟云渺绵不可状,世乏佳士当归谁。君其持以问太空,所不与者如此诗。
  • 作者:王炎,朝代:宋代
    藏山有良玉,潜渊有明珠。宝气露光彩,见者讵肯遗。贤士抱良贵,又与珠玉殊。方其未达时,眇然一布韦。时来取通显,乘轩而执圭。鹤书出阊阖,嗣圣清明初。弹冠今汇征,駸駸上天衢。显亲与事君,忠孝当无亏。
  • 作者:王大烈,朝代:宋代
    昔也惟珍一角麟,如今双璧更惊人。今朝苏子晋朝陆,许事从初又一新。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