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原文 诗词名句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作者:殷遥 朝代:唐代

原文

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岳雨连河细,田禽出麦飞。
到家调膳后,吟好送斜晖。

诗词问答

问:《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的作者是谁?答:殷遥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殷遥的名句有哪些?答:殷遥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殷遥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书法作品欣赏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14_47

参考注释

行日

出行的日数。《史记·魏公子列传》:“请数公子行日,以至 晋鄙 军之日,北乡自剄,以送公子。”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予復见之御马监坊沙道上,但不受羈馽,不知其行日几何也。”

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和氏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不遇之人。 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 和氏 泪,滴著 老莱 衣。”

(3).借指美玉。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汉 扬雄 《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参见“ 和氏璧 ”。

即 和氏 。《吕氏春秋·异宝》:“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参见“ 和氏 ”。

老莱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连河

熙连禅河 的省称。为佛成道前沐浴之所。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 舍卫 之国, 祇洹 之园。三明极地,八会穷源。 连河 竞説,胜辩争论。”

到家

(1) 完备;周详

(2) 在学识和工作上有相当造诣

他的表演还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调膳

亦作“ 调饍 ”。1.司厨,烹调。 汉 徐干 《中论·覈辩》:“人心之於是非也,如口於味也。口者,非以己之调膳则独美,而与人调之则不美也。”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万岁爷甚是悬掛,以前虽遣中使时常问安,还不放心,以此特差本监,领这御医视药调膳。”

(2).指操持家务。喻赋闲家居。 唐 罗隐 《<谗书>重序》:“ 隐 次《谗书》之明年,以所试不如人,有司用公道落去。其夏,调饍於 江 东,不随岁贡。” 宋 王安石 《知制诰沉遘知杭州制》:“比抗章而请郡,期调膳以奉亲。”

斜晖

亦作“ 斜辉 ”。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 清 龚自珍 《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