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杂言原文 诗词名句

杂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杂言原文

檐前悬铎,毁以声鸣。

堂中秉烛,消以膏明。

炫名者相轧,斗知者必争。

谋度于义者斯得,事因于民者可成。

民可近不可下,义正我仁安人。

趋吉无过知足,止谤莫如修身。

圣人存神索至,君子泰而不骄。

河以委蛇故远,山以陵迟故高。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书称朽索,易著苞桑。

矜矜惴惴兮,吾遑敢康。

诗词问答

问:杂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杂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

参考注释

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膏明

膏火照明。语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 * ,膏以明自销。”谓薰草因有香气而招致焚烧,膏火因能照明而招致销毁。后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为而自招其祸。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五:“血誓竟讹繆,膏明易煎蒸。” 唐 白居易 《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木直终难怨,膏明只自煎。”参见“ 膏火自煎 ”。

炫名

(1).惑于声名。《东观汉记·承宫传》:“时单于遣使求欲得见 宫 ,詔敕 宫 自整飭,对曰:‘彼徒炫名,非实识也。’”

(2).夸耀声名。炫,通“ 衒 ”。 明 张居正 《答蓟镇督抚计边镇台工书》:“不识事者,未覩利言之所在,而喜为款言臆説以炫名。”

相轧

(1).互相倾轧。《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元稹 ﹞至与 裴度 相轧,貽讥清议;则其与 香山 早约时,本非真意,故不能践言耳。”

(2).互相挤压。 唐 韩愈 《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谋度

考虑揆度。《国语·晋语三》:“ 郭偃 曰:‘善哉,夫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 韦昭 注:“监,察也。度,揆度。察众口以为戒,谋事揆义乃行之。” 唐 柳宗元 《唐故安州刺史兼侍御史贬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闻国难,輒不寝食,谋度愤吒,以故病不可治。” 明 李东阳 《送户部郎中郑君督粮宣府序》:“故司出纳者,必其心常在於民而不在其身,在於民则为之经划谋度,利则在,病则去。”

事因

事情的原委、因由。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今京降官罢相,乃止有麻制,又録黄各一道,并无事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前集》:“茶汤以罢交盂酒,酒至三杯説事因。”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义正

(1).同“ 义政 ”。正,通“ 政 ”。《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

(2).犹正义、道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

安人

(1).使人民安宁。《后汉书·赵岐传》:“ 岐 深陈天子恩德,宜罢兵安人之道,又移书 公孙瓚 ,为言利害。”《北史·元晖传》:“安人寧边,观时而动。” 唐 李讷 《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经武著安人之略,事君坚许国之心。”

(2).封建时代命妇的一种封号。 宋 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 明 清 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系封与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宣和遗事》后集:“ 钦宗 詔窜 王黼 永州 ,籍其家,得金宝以万计。其侍妾甚多,有封号者:为令人者八,为安人者十。”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太保 顾文康公 以进士第一人歷事 孝 武 二朝……初公为諭德,有安人之誥;为侍读,有宜人之誥;进宫保,有一品夫人之誥。”

(3).犹夫人,对妇人的尊称。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你既不肯去呵,且看老员外和老安人出来如何説。”《四游记·吉芝陀圣母在萧家庄》:“有一 萧 长者名唤 永富 ,其妻 范氏 太婆……却説 范氏 安人,一夜在后园摆下香案,正欲拈香祷告,忽见一大灯蛾飞来打灭那灯。”川剧《柳荫记》第一场:“可叹小女 英台 ,一心女扮男装,到 杭州 尼山 攻书,是我再再苦劝,谁知蠢才性犟,不尊父命。适才已叫安人前去劝阻,不知奴才还能回心转意否?”

无过

(1).没有过失。《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记·蒙恬列传》:“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文献通考·经籍五》:“诗发乎情者也,而情之所发,其辞不能无过。”

(2).没有超过。《史记·苏秦列传》:“夫挟彊 秦 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婬欲。”《金史·乐志上》:“所以承天,无过乎质。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过。 唐 白居易 《白发》诗:“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陈德甫 ﹞无过在解舖里上些帐目,管些收钱举债的勾当。”

(4).犹不如,比不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俺天生的快手贼无过。衙舍里消消没的睃,扛酒去前坡。”

知足

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知足常乐

止谤

止息谤言。 汉 徐干 《中论·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脩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

莫如

不如;这样选择较好

与其你去,莫如他来

修身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修身养性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存神

(1).存养精神,保全精神。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 宋咸 注:“存其精神,探幽索微。” 汉 冯衍 《显志赋》:“陂山谷而閒处兮,守寂寞而存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一》:“其游也,与圣人过化之过同也;其不游也,与圣人存神之存同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圣人之存神,本合乎至一之太虚。”

(2).留神,留心。《镜花缘》第五四回:“好在此书红光上彻霄汉,若要探其落在何人之手,咱妹子自当存神。”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泰而不骄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委蛇

见“逶迤”

陵迟

(1) 坡度缓

(2) 渐趋衰败

礼义陵迟

谓何

如何;为何。《诗·小雅·节南山》:“赫赫 师尹 ,不平谓何!” 郑玄 笺:“谓何,犹云何也。”《史记·礼书》:“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张守节 正义:“是躬化节俭,谓何嫌耳,不须繁礼饰貌也。”《汉书·礼乐志》:“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谓何,当如之何也。”

福堂

(1).福德聚集的地方。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皇天祐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汉 牟融 《理惑论》:“有道虽死,神归福堂;为恶既死,神当其殃。”《魏书·刑罚志》:“夫人幽苦则思善,故囹圄与福堂同居。”

(2).指监狱或囚系犯人的地方。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三:“余向繫锦衣狱,覩壁上有大书‘福堂’字甚伟……近閲《吴越春秋》,大夫 文种 祝词有云‘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因知出处。”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世有视终 南为 捷径,而絶裾不顾,藉槛车为福堂,而係颈自甘者,彼何人哉!”

朽索

朽腐的绳索。《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后因以为典,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 唐 元稹 《乐为御赋》:“听析招之什冀絶跡於覆车,赋盘游之词俾虑危於朽索。”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画马》诗之一:“非缘爱物图神骏,要识兢兢朽索心。”

苞桑

(1).桑树之本。《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孔颖达 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则牢固也。”《南史·宋纪上·武帝》:“若乃草昧经纶,化融於岁计,扶危静乱,道固於苞桑。”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民心固结,国势自繫于苞桑矣。”

(2).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已临隧炭,几絶苞桑。”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九:“或覆餗而终焉,或苞桑而振者。”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除此三大衅,而国家苞桑之业,已在世世。”

(3).《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孔颖达 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繫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后汉书·吴汉盖延等传论》:“ 光武 审《黄石》,存苞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其意防盖已弘深。” 李贤 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惧,乃是繫於苞桑也。”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 明皇 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 禄 儿。”《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纪。”

(4).丛生的桑树。《诗·唐风·鸨羽》:“肃肃鴇行,集于苞桑。”

矜矜

(1) 谨慎小心的样子

矜矜业业,唯恐有违

(2) 坚强的样子

惴惴

恐惧的样子

惴惴焉摩玩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惴惴奉行。——《明史》

惴惴恐不当意。——《聊斋志异·促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苏辙,朝代:宋代
    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嗟(鼠卯)独何罪,膏血自为罔。阴阳造百物,偏此愚不爽。肥痴与瘦黠,禀受不相仿。王孙处深谷,小若儿在襁。超腾避弹射,将中还复往。一朝受羁绁,冠带相宾飨。愚死智亦擒,临食抵吾掌。
  • 作者:释绍昙,朝代:宋代
    当年不合弃金轮,忍冻吞饥度六春。又被毛头星换眼,至今苦屈未能伸。瑞岩不孝,尚有慈心。烧块木头修薄供,且图温饱过,切忌赚他人。
  • 作者:陈尧佐,朝代:宋代
    雨网蛛丝断,风枝鸟梦摇。诗家零落景,采拾合如樵。
  • 作者:葛立方,朝代:宋代
    平生器业负经纶,谁谓公才不秉钧。谠论十年持紫橐,仁声三郡驾朱轮。龟文岂是背无甲,驹隙俄惊岁在辰。宅夹清漳亲义重,佳城引脰涕沾巾。
  • 作者:朱翰,朝代:明代

    红亭酒尽客初行,万里青云一剑横。

    折桂尚期秋共籍,望乡无惜早趋程。

    舟经笠泽吴讴起,路入秦淮汉月明。

    后夜相思重回首,不知何处听钟声。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五台寺那屈指数,此院独称容是真。

    设曰一真馀则幻,天花知必著斯身。

  • 作者:叶适,朝代:宋代
    寺暗莓苔深,岁潦雷雹粗。问胡旅穷舍,鑽燧煮莱芜。答云自孩童,蚤识灶下梧。逡巡四十载,翻着火上炉。今昔岂异能,闻见终殊途。德衰嗟教薄,笔退怜词枯。何以充我求,往众归装孤。子文如绣鞶,子行如冰壶。世惟春华玩,尔用秋实餔。去从孔鸾翔,勿受斥鷃呼。
  • 作者:王恽,朝代:元代
    我来*古过悲秋。徒倚夕阳楼。画堂歌舞,都能几日,何限幽愁。合欢闲冷孤眠苦,争向死前休。凭阑闲看,一双**,对起中流。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维摩老子五十七,大圣天子初元年。传闻有意用幽侧,病著不能朝日边。
  • 作者:王冕,朝代:元代
    我生山野毛发古,不是多时旧巢许。松根坐卧忘岁年,足迹何曾入官府?雨晴忽觉草添肥,春来春去都不知。耕田凿井亦足乐,短歌长啸随所之。溪谷无尘人事少,纵有饥寒能自保。花村月夜犬不惊,可是太平风俗好。昨日柳花如雪飞,今日作诗何所思?我诗似质朴,君政从可推。锦衣翩翩马如练,拜恩应到黄金殿。他年皂盖下蓬莱,更与君侯作佳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