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瑞鹤仙(赋红梅)原文 诗词名句

瑞鹤仙(赋红梅)

作者:史达祖 朝代:宋代

瑞鹤仙(赋红梅)原文

馆娃春睡起。
为发妆酒暖,脸霞轻腻。
冰霜一生里。
厌从来冷澹,粉腮重洗。
胭脂暗试。
便无限、芳秾气味。
向黄昏、竹外寒深,醉里为谁偷倚。
娇媚。
春风模样,霜月心肠,瘦来肌体。
孤香细细。
吹梦到,杏花底。
被高楼横管,一声惊断,却对南枝洒泪。
谩相思、桃叶桃根,旧家姊妹。

诗词问答

问:瑞鹤仙(赋红梅)的作者是谁?答:史达祖
问:瑞鹤仙(赋红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瑞鹤仙(赋红梅)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史达祖的名句有哪些?答:史达祖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馆娃

(1).古代 吴 宫名。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 苏州 杨柳任君夸,更有 钱塘 胜 馆娃 。”参见“ 馆娃宫 ”。

(2). 馆娃 故宫。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为 西施 建造。 吴 人呼美女为娃, 馆娃宫 为美女所居之宫。后借指 西施 。 唐 李绅 《回望馆娃故宫》诗:“因问 馆娃 何所恨,破 吴 红脸尚开莲。”泛指美女。 元 孙周卿 《蟾宫曲·题琵琶亭》曲:“妾本是京师馆娃,嫁商人沦落天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自古道,君王爱馆娃。”

发妆

化妆。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四:“香幃睡起,发妆酒釅,红脸杏花春。”

脸霞

指泛在脸上的红色。 宋 周邦彦 《醉桃源》词:“烧蜜炬,引莲娃,酒香薰脸霞。”

冰霜

(1)

(2) 比喻操守纯洁清白

志固冰霜。——《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3) 比喻神色严肃或态度冷淡

凛若冰霜

冷若冰霜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冷澹

见“ 冷淡 ”。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气味

(1) 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气味浓香

散发出气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娇媚

(1) 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

这可是个娇媚的女子,你得当心

(2) 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模样

(1) 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这孩子的模样像他妈妈

(2) 表示约略

她呆了有半小时模样

霜月

(1).指农历七月。《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尔雅》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集古録》以霜月为九月,非是。”

(2).寒夜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 唐 王勃 《寒夜怀友》诗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清 黄景仁 《夜泊闻雁》诗:“悽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3).冬月。 宋 梅尧臣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按,林檎果六、七月熟,有的能冬月再次结果。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林檎》。

心肠

心地

肌体

(1) 身体

(2) 比喻组织机构

细细

(1).轻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宋 晏殊 《清平乐》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

(2).仔细。 宋 苏辙 《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 赵树理 《登记》:“ 小飞蛾 呢?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

(3).缓缓。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杨朔 《风暴》:“时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细细地落。”

(4).密密。 宋 苏轼 《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横管

指笛。 宋 张先 《醉落魄》词:“横管孤吹,月淡天垂幕。”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词:“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洒泪

挥泪;落泪

二人洒泪而别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桃叶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桃根

(1). 晋 王献之 爱妾 桃叶 之妹。 清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之四:“斜阳寂寞 乌衣巷 ,便是 桃根 也泪零。”

(2).借指歌妓或所爱恋的女子。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客舍门,娼家少女名 桃根 。”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凭仗 桃根 ,説与凄凉意。”参见“ 桃叶 ”。

家姊

对他人称自己的姐姐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长孙佐辅,朝代:唐代
    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飞泉引风听,古桂和云攀。地深草木稠,境静鱼鸟闲。阴气晚出谷,朝光先照山。有时独杖藜,入夜犹启关。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神体自和适,不是离人寰。
  • 作者:释宝印,朝代:宋代
    竖起拂子封白纸,千里谁知有知己。行人莫与路为雠,四海五湖王化里。
  • 作者:邵亨贞,朝代:元代
    缕缕鹅黄拂晓。弄烟轻袅。宜春花外万丝金,记朝罢、**早。学舞楚腰犹小。不禁寒悄。近来张绪减风流,又恐被、蛾眉恼。
  • 作者:刘宪,朝代:唐代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
  • 作者:许浑,朝代:唐代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荆溪夜雨花开疾,吴苑秋风月满频。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 作者:戴复古,朝代:宋代
    昨闻曹两府,河上遇游仙。驻跸钱塘后,结庵庐阜边。焚香观御帖,洗盏酌神泉。雁足传书日,伤心已百年。
  • 作者:朱权,朝代:明代
    阊阖云深锁建章,曈昽旭日射神光。
    紫宸肃肃开黄道,万岁声声拜玉皇。
  • 作者:吴文英,朝代:宋代
    好山都在西湖,斗城转北多流水。屋边五亩,桥通双沼,平烟蘸翠。旋叠云根,半开竹径,鸥来须避。四时长把酒,临花傍月,无一日、不春意。独乐当时高致。醉吟篇、如今还继。举头见日,葵心倾□,□□归计。浮碧亭□,泛红波迥,桃源人世。待天香□□,开时又胜,翠阴青子。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年来诗酒最关身,满酌休论薄与醇。愁见洛阳秋夜月,无情偏照不眠人。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欲揽栖霞峰,取道黄龙洞。

    云根殊峭茜,有泉出嵌孔。

    云昔僧慧开,卓锡处所涌。

    因移吴兴名,名此山巃嵷。

    攀陟穷其幽,竹树纷郁蓊。

    千年紫藤花,穗穗风吹动。

    天池方半亩,印月不可拢。

    月即太古镜,池即丹砂澒。

    宜置忘世人,邱索书数种。

    不出户庭读,奈予去倥偬。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