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原文 诗词名句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

作者:孙应时 朝代:宋代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原文

听雨宿空山,念当与君别。
起行意无柰,雨声转幽咽。
名贤去莲幕,一郡惨不悦。
人心到无言,冰寒炭故热。
世道不平易,心如太行山。
交游水上萍,相知甚独难。
感君一见初,信我眉睫间。
松柏气本同,苍苍期岁寒。
灵台湛虚明,万物悬一镜。
饥餐夜熟寝,是我真实性。
牛山多斤斧,草木非正命。
君乎善自养,吾心本无病。

诗词问答

问:送王木叔推官满秩的作者是谁?答:孙应时
问: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应时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应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行意

(1).谓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国语·越语下》:“王曰:‘……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范蠡 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韦昭 注:“制,法也。意,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虎》:“﹝ 石虎 ﹞拜征虏将军,性酷虐无道,军中勇敢策略与己侔者,輒因事害之…… 勒 ( 石勒 )屡加责诲,而行意自若。”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 高新郑 生平,彷彿似 桂安仁 ,其才锋气魄同,忮忍专愎同,其受主上眷知亦同,故皆能乘权行意如此。”

(2).犹行色。指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魏书·王慧龙传》:“ 慧龙 年十四,为沙门 僧彬 所匿。百餘日,将 慧龙 过 江 ,为津人所疑,曰:‘行意怱怱徬徨,得非 王 氏诸子乎?’”

(3).离去的意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谈了半天, 弥轩 似有行意。”

无柰

见“ 无奈 ”。

幽咽

(1) 微弱的哭泣

闻泣幽咽。——唐· 杜甫《石壕吏》

幽咽的哭泣

(2) 形容低微的流水声

泉水幽咽

幽咽泉流冰下难。——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莲幕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冰寒

冰冷;如冰之冷。《云笈七籤》卷九五:“ 天尊 曰:‘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冻而为,梁柱、牀席、屏幃、莫非冰结。’”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是 放翁 年十餘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可改易。”

世道

指社会状况、风气

唉!别提那 * 的旧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变了。变得不用吃糠了。——赵树理《传家宝》

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太行山

在 山西高原 与 河北平原 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北起 拒马河 谷,南至 晋 豫 边境 黄河 沿岸。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为东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陘”之称。 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 太行山 上辞残雪, 延安 城头望柳青。”

游水

人和动物在水中游动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眉睫

眉毛和睫毛;比喻近在眼前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期岁

亦作“朞岁”。1.一周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朞岁而孤,叔父司空 简穆公 ,早所器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朞岁方过,此女害了痘疮,医药不効,十二朝身死。”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我死无乳,故日市粥以活之,今已期岁。”

(2).指一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芳林十哲》:“ 秦韜玉 ……驾幸 西蜀 ,为 田令孜 擢用;未期岁,官至丞郎,判盐铁,特赐及第。”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朞岁, 晋公 黜 岭 外, 李 復謁 唐 。”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 * 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一镜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餘尺,一镜光不灭。” 唐 钱起 《赋得馀冰》诗:“晓日餘冰上,春池一镜明。” 明 陈荩卿 《讌赏·徐王孙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莲》曲:“拿舟深入水云乡,荡破湖心一镜光。”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明 梁辰鱼 《伤逝·咏时序悼亡》曲:“长空一镜辉万里,全无一点纤翳。”

熟寝

熟睡。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久之,物乃撤一门扉,藉而熟寝。”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范百嘉 ﹞尝宴客,客散熟寝,偷儿入其室。”

真实性

(1).佛教语。圆成实性三义之一,亦称真如。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

(2).指反映事物真实情况的程度。特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牛山

山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 春秋 时 齐景公 泣 牛山 ,即其地。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 牛山 之哀泣,惧 平仲 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 慕容德 ﹞北登 社首山 ,东望 鼎足 ,因目 牛山 而嘆曰:‘古无不死!’愴然有终焉之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 牛山 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 牛山叹 ”。

斤斧

(1).斧头。《管子·乘马》:“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凡木结根於灵山,而 匠石 为之寝斤斧。” 宋 苏轼 《筑高丽亭馆一绝》:“簷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餘。” 郭沫若 《洪水时代》诗:“ 夏禹 ,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笑说道:‘那只是虚无的幻影!’”

(2).指兵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宣宗 索 赵嘏 诗,其卷首有《题秦皇诗》,其略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羣儒定是非。’”

(3).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然旨命丁寧,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貽众誚。”参见“ 斧正 ”。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正命

(1).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赵岐 注:“尽修之道,以寿终者为得正命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子不王, 颜渊 早夭, 子夏 失明, 伯牛 为癘,四者行不顺与?何以不受正命。”

(2).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像这样的男子妇人,虽然死於非命,却那英风正气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 王闿运 《祖考遹斋府君碑清故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时,正命于寝。”

(3).儒家学说之一派。认为人有三种命运,“正命”是“三命”之一,谓天生的好命运,不需行善而求。 汉 王充 《论衡·命义》:“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

(4).自然的禀赋。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本受地之正命兮,枝叶华实皆成熟而蔚彬。”

(5).犹天命。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之四:“﹝ 文王 、 武王 ﹞以此承受上天的正命。”参见“ 天命 ”。

(6).佛教语。八正道之一。谓符合戒律的正当生活。参阅《俱舍论》卷二五。

自养

能自我营养;特指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的唯一来源,能用简单的无机氮代谢合成——一般为绿色植物、某些化学自养细菌以及原生质;为了正常的代谢不需要特定的外界因素

心本

犹本心。《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於心本发於睚眦如故云。” 颜师古 注:“心本,犹言本心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臣闻惟 颜回 能不贰过。彼圣贤之过,但思虑不至,或失中道耳。至於 仲言 之恶,著於心本,安能悛改邪!”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岳珂,朝代:宋代
    乱蝉凄咽不复高,逢秋辄作升木号。老夫触热思静卧,夕阳畏见声嘈嘈。客来画册夸莫二,伐木驱蝉蝉不至。不辞来岁无繁阴,正恐先为斧斤费。
  • 作者:张镃,朝代:宋代
    两岸人家水映门,谁知城里有深村。照畦 * 红灯密,绕舍戎葵紫缬繁。
  • 作者:苏易简,朝代:宋代
    天子昔取士,先俾分媸妍。济济俊兼秀,师师麟与鸾。小子最承知,同辈寻改观。甲第叨荐名,高飞便凌烟。遂使拜扆坐,果得超神仙。迄今才七岁,相接乘华轩。
  • 作者:李益,朝代:唐代
    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拣田随意垦山上,避赋成群到塞中。

    纵是漏卮听亦得,丈量底更命司空。

  • 作者:贾似道,朝代:宋代
    玉绳低转过南楼,人在冰壶夜色幽。湛湛露华凉似洗,啾啾蛩韵巧如讴。絮叨高下恣情诉,断续悠扬不肯休。叫彻五更寻隐处,自封门户共雌俦。
  • 作者:刘跂,朝代:宋代

    逢时乐宦达,既达贵蚤休。

    东门两归客,冉冉不可留。

    大夫名贤后,出处亦俱优。

    筑室在何许,南郭林塘幽。

    安车摇佩鱼,步屧随杖鸠。

    胜日至佳客,欢颜终献酬。

    鄙人最樗散,世用一何缪。

    政以无事身,尊俎常见收。

    令年扫三径,近不隔虎丘。

    欲问杜陵老,来往几风流。

  • 作者:王建,朝代:唐代
    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机锁恶徒狂寇尽,恩驱老将壮心生。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秋日梁王池阁好,新歌散入管弦声。
  • 作者:陈璧,朝代:宋代
    江阔天低,楼高思迥。春烟蘸淡如秋景。今年芳草去年愁,分明又报明年信。燕子还来,归期未定。可堪醉梦红尘境。世间万事尽消磨,水流不尽青山影。
  • 作者:苏颂,朝代:宋代
    青山横莽苍,万石出南麓。古刹表耆阇,高声耸群玉。居惟择冈峦,近靡数松竹。郡郭路非遥,游人舂不宿。陟巘极跻攀,循崖劳伛伏。架筒引流泉,跨岭构重屋。讲座据妙峰,禅堂对枯木。幽寻难屡期,将往谁能独。偶逢霜台客,暂驻骢马足。联步访丛林,终朝走郊牧。相期方外游,顿忘河上曲。夷路喜君腾,高阁惭予束。更听名理言,俯惬中心欲。况已证真常,讵止齐宠辱,愿言挹清风,可用警浮俗。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