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龚叔虎秋实堂原文 诗词名句

龚叔虎秋实堂

作者:杜范 朝代:宋代

龚叔虎秋实堂原文

人心分内外,学道谨趋舍。
巧令世所贤,木讷人谓野。
至圣垂大训,夫岂欺我者。
阳和发天葩,烂其映春斝。
一朝随狂风,殆不如土苴。
秋至万宝万,结束槁叶下。
一一抱天根,真理不容假,持以荐豆笾,洁诚神所嘏。
孔门德行科,卓尔先游夏。
汉世躬行人,未肯孙班马。
照影空自妍,心事形面赭。
美璞藏至用,不琢存大雅。
诗篇匪君重,闭户自汛洒。
余言亦已多,尚口不如哑。

诗词问答

问:龚叔虎秋实堂的作者是谁?答:杜范
问:龚叔虎秋实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杜范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趋舍

(1).亦作“ 趋捨 ”。取舍。亦引申为好恶。《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陈奇猷 集释:“趋舍,即取舍。”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故虽位显名美,门齐年敌,而趋舍异规,业尚乖互者,未尝结焉。” 唐 骆宾王 《萤火赋》:“殆未明其趋舍,庸詎识其旨意,子尚不知鱼之为乐,吾又安知萤之所利。”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每与余言,自谓乐甚,非人所知。且其趋捨不同流,知奚用为?” 明 汤显祖 《复牛春宇中丞书》:“夫以贵乡二老趋舍不同,则南北之情益无足异矣。”

(2).进退;动止。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济,谓之和羹。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臧否损益不同,中正以训,谓之和言。趋舍动静不同,雅度以平,谓之和行。” 明 方孝孺 《许士修墓铭》:“言必出乎正,动必由乎礼,趋舍取予,咸则乎古之君子,而无所苟。”

(3).指举止,行为。《淮南子·俶真训》:“夫趋舍行伪者,为精求於外也。”

见“ 趋舍 ”。

木讷

(1).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訥,近仁。” 何晏 集解引 王肃 曰:“木,质朴;訥,迟钝。”《后汉书·韦彪传》:“宜鉴 嗇夫 捷急之对,深思 絳侯 木訥之功也。” 宋 黄庭坚 《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木訥赤子心,百巧令人老。”《明史·傅珪传》:“ 珪 居閒类木訥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

(2).泛指质朴,无文饰。 唐 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文胜质,则綉其鞶帨;质胜文,则野於礼乐而木訥不华。”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一:“我听着他那木讷而低抑的声音……晓得他的内心是虔诚地在替 德甫 哀悼着的。”

(3).指木讷的人。 唐 林滋 《木人赋》:“既无丧无得,亦不识不知。跡异草莱,其言也无莠;情同木訥,其行也有枝。”

至圣

(1).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墨子·辞过》:“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夫 大舜 生於东, 文王 生於西,其实天下至圣,非东西可得而限也。”

(2).旧时亦以专指 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 宋 祥符 元年,幸 曲阜 ,謁 文宣王 庙,諡 玄圣文宣王 ;五年,改諡 至圣 。” 翁元圻 注引 明世宗 时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 孔子 为至。 宋真宗 称 孔子 为 至圣 ,其意已备。”参见“ 至圣先师 ”。

(3).谓极圣明;超脱凡俗。 汉 扬雄 《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 晋 潘岳 《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効当年之用。”

大训

先王圣哲的教言。《书·顾命》:“嗣守 文 武 大训,无敢昏逾。” 孔 传:“言奉顺继守 文 武 大教,无敢昏乱逾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恪慎厥躬,祗勤于大训。” 明 宋濂 《送晋王傅李君思迪之官》诗序:“日以法言大训陈於前,俾王为哲王,斯民为 唐 虞 之民。” 清 龚自珍 《语录》:“凡 老氏 之大训九:曰虚、曰柔、曰默、曰静、曰退、曰守、曰慈、曰嗇。”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发天葩

开放奇花。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明 汪道昆 《洛水悲》:“论君家文艺呵,真箇是人文纪纲。发天葩, 扬 马 还谁让。”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狂风

(1) 气象术语中指速度为每小时88到108公里的风

(2) 猛烈的风。比喻破坏性的力量或影响

战争的狂风摧毁了他的家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土苴

(1).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犹土芥。《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餘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土苴,如粪草也。 李 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 宋 戴复古 《谢萧和伯见访》诗:“江湖尊白髮,土苴视黄金。”《金史·海陵纪》:“殫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吴梅 《中国戏曲概论》:“又 光 宣 之季, 黄冈 俗謳,风靡天下,内廷法曲,弃若土苴。”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皆土苴其子孙。”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马肝,土苴百王,粃糠三古。”

秋至

秋分。《管子·轻重己》:“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

万宝

亦作“ 万寳 ”。 1.各种作物的果实。《庄子·庚桑楚》:“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陆德明 释文:“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 元嘉 本作‘万寳’。”《隋书·音乐志上》:“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清 姚鼐 《渡淮》诗:“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连村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2).犹万物。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寳增焕。”

结束

(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天根

(1).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尔雅·释天》:“天根,氐也。” 郭璞 注:“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 唐 皎然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诗:“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穡。”

(2).自然之禀赋、根性。 汉 贾谊 《新书·等齐》:“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惟古人为学,坚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则此心凝静,百物皆通。”

(3).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

真理

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你说出了一个真理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豆笾

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 明 李东阳 《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洁诚

态度真诚。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 元 杨维桢 《秬鬯赋》:“美洁诚兮孚於上下,通三灵兮思昔 公旦 。”《天雨花》第四十回:“来日岳父生辰,小壻洁诚早到,一者拜寿,二来谢罪。”

孔门

孔子 的门下,借指儒家。 汉 王充 《论衡·问孔》:“论者皆云:‘ 孔 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唐 李乔 《赠边将》诗:“翻师平 碎叶 ,掠地取 交河 。应笑 孔 门客,年年羡四科。” 唐 魏仁归 《宴居赋》:“ 孔 门之道,一以贯之。” 宋 朱熹 《道统一·颜曾思孟》:“ 孔 门只一箇 颜子 ,合下天资纯粹;到 曾子 便过於刚,与 孟子 相似。”

德行

讥讽人的话,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用此词

你看他那个德行

卓尔

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

功效卓尔。——《薛宣传》

先游

介绍荐引。《汉书·邹阳传》:“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颜师古 注:“先游,谓进纳之也。”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班马

离群的马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事形

(1).指文章中事物的铺陈。 晋 挚虞 《文章流别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2).犹情况,情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玄 西下,入 石头 …… 玄 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簫管遗音在, 梁王 安在哉!’”《隋书·刘昉传》:“ 宇文忻 见 高熲 ,向之叩头求哀。 昉 勃然谓 忻 曰:‘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诗篇

(1) 诗的总称

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

(2) 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

(3) 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光辉的诗篇

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余言

(1).谓未尽的话语。《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王 与 应侯 羣臣议曰:‘ 白起 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秦王 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2).其他的话;别的话。《梁书·王亮传》:“ 高祖 变色曰:‘卿可更餘言。’ 縝 ( 范縝 )固执不已, 高祖 不悦。”

尚口

徒尚口说。《易·困》:“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孔颖达 疏:“处困求通,在於修德,非用言以免困;徒尚口説,更致困穷。”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言当世之事,惧尚口而更穷;求后人之知,因著书而自见。” 明 陈子龙 《杂诗》:“尚口自有穷,捫舌岂我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昔我如冰冷,惟公独岁寒。杯难洗马鬣,箧尚宝龙团。吟笔兄谁和,调琴予忍弹。蟆陵百馀里,欲往愧衰残。
  •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代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 作者:宋祁,朝代:宋代
    缁帷怅别倏经年,荣路心危重惘然。宁死道边终自直,狂歌河上欲谁怜。魂随夜蝶星垂地,信断秋鳞水接天。早晚承明庆三入,愿持云汉续遗篇。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仙源迷咫尺,暂卧白云深。

    阁对悬崖静,庭分灌木阴。

    松涛醒鹿梦,洞壑起龙吟。

    纵饮追河朔,都忘暑气侵。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礼备乐成,澹然将归。其留消摇,象兴已转。偃蹇俗骧,羽毛纷委。忽乘杳冥,遗此福祉。
  • 作者:王禹偁,朝代:宋代
    秋霖过百日,岁望终何如。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须。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河阔不辨马,原高恐生鱼。时政苟云失,生民亦何辜。雨若是天泪,天眼应已枯。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维天可感,曰惟诚恪。

    惟农可稔,曰惟力作。

    恃天慢人,弗刈弗穫。

    尚勤农哉,服田孔乐。

    咨尔保介,庤乃钱镈。

  • 作者:程节斋,朝代:宋代
    吾家三母。先后相为寿。管领诸郎尽明秀。都是婺女星宿。华筵今日居先。适逾甲子周天。敬以庄椿为祝,举觞我愿年年。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 作者:张仲深,朝代:元代

    晓起坐南牖,寻诗可散愁。

    江城三日雨,天地一分秋。

    断坼蘋花乱,空江雁影浮。

    西风清兴远,倚遍夕阳楼。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