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喜得建茶原文 诗词名句

喜得建茶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喜得建茶原文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庾岭红丝磑,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手挈风炉竹下来。

诗词问答

问:喜得建茶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喜得建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玉食

珍贵的饮食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草莱

(1).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 清 周亮工 《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

(2).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 * 好垦草莱。”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 宛 洛 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

(3).犹草野。乡野;民间。《汉书·蔡义传》:“臣 山 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 宋 范仲淹 《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闻奏。” 清 李渔 《风筝误·议婚》:“苍天不负奇才,拔英雄自草莱。”

(4).布衣。平民。《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草莱乐业,守屏称事。” 张铣 注:“草莱谓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谓州牧也。”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六:“用人限资格,何以服草莱?”

重奁

重迭的梳妆镜匣。 清 厉鹗 《晚春初霁大恒让山二上人招同诸公集南屏山房看湖上新绿分韵》:“下方看画就,浓黛染重匳。”

庾岭

山名。即 大庾岭 。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 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 。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 庾岭 梅花觉, 隋堤 柳暗惊。”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 梅花寄一枝。”

红丝

(1).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婿。 元振 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仓卒,更待忖之。’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 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綫,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又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后因以“红丝”为婚姻或媒妁的代称。《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自古姻缘皆分定,红丝岂是有心牵。”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这罗帕呵,就倩你做红丝繫足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两处红丝千里繫,一条黑路六人忙。”

(2).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丝。 茅盾 《子夜》:“他们那些失眠的脸上都罩着一层青色,眼珠上是红丝,有兴奋的光彩。” 林建征 《莺歌海》:“ 老孙头 经常来去匆忙的在草原上奔跑,眼睛熬满了红丝。”

(3).一种名贵的石砚。亦作砚的别名。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红丝点漆浓,闲将倦笔写秋容。” 清 姚鼐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

绿地

城市中绿化植被的空地

舌本

舌根;舌头。《晋书·殷仲堪传》:“每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宋 陆游 《贫甚卖常用酒杯作诗自戏》:“生时不肯浇舌本,死后空持酬坟土。”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端阳才过初尝新,酸涩犹教舌本缩。” 沉钧儒 《寥寥集·趺坐诗》:“泼案茶香翻舌本,绕檐嵐翠压眉端。”

尽日

(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 唐 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

终日,整天。 明 陈子龙 《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鼻端

鼻子顶端,鼻尖。《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宋 黄庭坚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木人得 郢 工,鼻端乃可斲。”参见“ 鼻堊挥斤 ”。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朋游

见“ 朋游 ”。

亦作“ 朋游 ”。1.朋友交往。《后汉书·朱穆传论》:“ 朱穆 见比周伤义,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絶交》之论。” 南朝 陈 周弘让 《与徐陵荐方圆书》:“与吾朋游,积有年岁。”

(2).朋友。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宋 曾巩 《和贡甫送元考元考不至》:“朋游所欣附,争欲致绸繆。” 清 朱彝尊 《折桂令》曲:“归去来休,闲把君恩,説与朋游。”

风炉

(1).一种小型的炉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烫酒等。 唐 陆羽 《茶经·器》:“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一本作“ 风罏 ”。 唐 岑参 《晚过磐石寺礼郑和尚》诗:“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宋 陆游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诗之二:“旋置风炉清樾下,它年奇事记三人。”《红楼梦》第三八回:“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边另有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

(2).今泛指炊事用的炉子。 茅盾 《归途杂拾·“韩江船”》:“每天负担过重的,却是船上的那两只小小的行灶。其实只是大些的风炉。”

下来

指谷物、水果、蔬菜等成熟或收获

玉米一时还难下来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