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原文 诗词名句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

作者:慧远 朝代:魏晋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原文

超兴非有本, 理感兴自生。
忽闻石门游, 奇唱发幽情。
褰裳思云驾, 望崖想曾城。
驰步乘长岩, 不觉质自轻。
矫首登灵阙, 眇若凌太清。
端坐运虚轮, 转彼玄中经。
神仙同物化, 未若两俱冥。

诗词问答

问: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的作者是谁?答:慧远
问: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慧远的名句有哪些?答:慧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感兴

感物寄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鲍魴 有《感兴》诗十五首。”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太白 长於感兴,远於寄衷,本於十五《国风》为近。” 朱自清 《我所见的叶圣陶》:“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

石门

(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褰裳

(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 , 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 ,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设坛於 河 ,依 尧 故事。”《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圣, 成王 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云驾

(1).传说中仙人的车驾。因以云为车,故称。 晋 陶潜 愔之 《联句》:“远招 王子乔 ,云驾庶可飭。” 宋 苏轼 《水龙吟》词:“向玉霄东望, 蓬莱 晻靄,有云驾,驂凤驭。”《宋史·乐志十五》:“导引云驾归琳馆,恭肃奉高真。”

(2).帝王的车驾。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傅辞舆驾亲幸表》:“伏愿陛下赐止冕輅,时停云驾,则俗践知方,臣蹈厚泰。”《魏书·世宗纪》:“先朝以云驾甫迁, 嵩 基始构, 河 洛 民庶,徙旧未安, 代 来新宅,尚不能就。”

(3).指对客人车驾的敬称。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云驾枉停,未曾耑謁。”

曾城

(1).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后汉书·张衡传》:“登 閬风 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贤 注引《淮南子》:“ 崐崘山 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今本《淮南子·墬形训》作“层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皇帝伤 璧臺 之永閟,悼 曾城 之不践。” 金 宇文虚中 《白菊》诗:“月中风露秋夕好,感此仙种来曾城。”参见“ 层城 ”。

(2).指高大的城阙。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驰步

快跑;奔走。《列子·周穆王》:“贵胜而不尚义,多驰步,少休息,常觉而不眠。” 明 何景明 《放歌行》:“立观青云上,驰步要路津。” 章炳麟 《艾如张》诗:“安得起槁骨,掺袪共驰步。”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矫首

(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太清

(1).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譬若 王侨 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适 《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圣人之道之在天下,犹日月之悬于太清也。”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端坐

端正地坐着

端坐读书

中经

(1).人体内的主要经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动胃繵缘,中经维络。”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阴维之脉也。”

(2).宫廷中收藏的经籍。 汉 代有“中五经”之称。 三国 时 魏 秘书郎 郑默 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为“中经”。 晋 秘书监 荀勖 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晋中经簿》。见《汉书·刘向传》、《隋书·经籍志一》、《新唐书·艺文志二》。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采 公曾 之中经,刊 弘度 之四部。”

(3). 唐 、 宋 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 唐 以《诗》、《周礼》、《仪礼》为中经; 宋 以《书》、《易》、《公羊》、《穀梁》、《仪礼》为中经。见《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明 陆深 《燕闲录》。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物化

(1) 去世;死亡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2) 变化

于是事变物化,目骇耳回。——《汉书·扬雄传》

未若

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 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 、 成皋 閒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杜诏,朝代:清代

    共理登山屐,兼停访戴船。

    诛茅容大隐,宿草泣高贤。

    往事空禾黍,伤心只杜鹃。

    尘襟聊一洗,清挹第三泉。

  • 作者:张籍,朝代:唐代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
  • 作者:萧昕,朝代:唐代
    丽锦匹云终,襜襜展向风。花开翻覆翠,色乱动摇红。缕散悠扬里,文回照灼中。低垂疑步障,吹起作晴虹。既与丘迟梦,深知卓氏功。还乡将制服,从此表亨通。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衰老不耐暑,喜甚秋咫尺。秋来几何时,炮煮乃尔剧。老夫大失望,亦自愧两屐。青山吾故人,可想不可觌。农家请言田,使我舌屡唶。六月潴为泥,七月稿为腊。十无一二存,政苦蝗狼藉。吾饥不能腊,子热不能夕。子热犹可凉,吾饥那可常。残暑何奸雄,酪烈不肯退。稚秋太君子,敛避不敢对。薰风来无期,民愠良愦愦。吴牛方喘月,渴想蓐收代。金行既用事,炎赫乃故在。於今几何时,秋夏终晦昧。畏热如畏虎,悸汗流浃背。南山殷其雷,崛起云霮{上雨下对}。谁当笺老天,与世思盥沫。风雨一洗之,此热不可再。
  • 作者:齐己,朝代:唐代
    连夜因风雪,相留在寂寥。禅心谁指示,诗卷 * 烧。语默邻寒漏,窗扉向早朝。天台若长往,还渡海门潮。
  • 作者:释印肃,朝代:宋代
    失却本来面目,个个日南长至。先祖时节苦临,处处笙歌乐醉。也参禅,亦详义,也贫穷,亦富贵。蒙头塞耳有谁知,大地茫茫没巴鼻。智悲同运,野店横溪。头头物物,实理希奇。悟本谁悟,迷是谁迷。家家观世音,户户礼牟尼。亨老总不知,都料斫木底。不因这三门,如何在这裹。老师本无节,世间如梦寐。我今梦中说,说者觉如义。若有未觉者,好盖令饱睡。等待睡惺时,自己难回避。恐彼少盐醋,米面并豆鼓。我击木童儿,汝定知来意。每人与一饱,大家要了利。冬日莫更歇,腊尽相将至。如人各上山,努力争先势。时节莫瞒心,早归欢喜地。坚个弥勒楼,露出真慈氏。了知生死即涅槃,自性如空包天地。试问空空空不知,不知知处法不二。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昼漏声催午籁长,疏梧翠竹隐秋光。

    目随野鹤神同远,诗寄高岑句亦凉。

    霜信排空寒淰淰,芦花亚浦飒苍苍。

    知心一片南华水,潋滟含风荡夕阳。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 作者:太奉,朝代:唐代

    喁喁空门客,洋洋艺行全。

    解投天上日,不住□□禅。

    飞锡登云路,抠衣拂戍烟。

    喜同清净教,乐我太平年。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鸟卵其形口在腹,腹椭口弇德能畜。

    制贻太古匪今俗,坎离既济质惟朴。

    用缶鼓缶羲经卜,浑仑善好无薜暴。

    土蚀万年黝以穆,寿逾金石贵珠玉。

    簠簋敦彝下风伏,徒纪癸丁及仲叔。

    陶于河滨此其躅,承浆酌酒来百福。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