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三用韵呈天石长老·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三用韵呈天石长老·其一

作者:陈镒 朝代:元代

三用韵呈天石长老·其一原文

不二门中试往参,了无文字况言谈。

安心有法何从觅,应事随机已熟谙。

午榻偶听风竹响,春厨时荐野蔬甘。

劳生自愧多烦恼,宁止嵇康七不堪。

诗词问答

问:三用韵呈天石长老·其一的作者是谁?答:陈镒
问:三用韵呈天石长老·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三用韵呈天石长老·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陈镒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镒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参考注释

不二门

同“ 不二法门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中试

中间阶段的试验;正式投产前的试验

去年,该厂与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室合作的高纯三氧化钨萃取新工艺完成中试,并通过鉴定

无文

(1).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 周公 曰:‘王肇称 殷 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孔 传:“言王当始举 殷 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 紊 ”,不紊乱。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 唐 蒋防 《连州廖先生碑铭》:“仙书无文,仙语无词;以心传心,天地不知。” 明 贾仲名 《书<录鬼簿>后》:“自 宫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餘者皆无文焉。”

(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记·礼器》:“﹝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后汉书·郎顗传》:“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无文。”

(4).谓朴实无华。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无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问 《朝列大夫张公墓表》:“若夫确固而不移,质直而无文;直前径行,唯义所存。”

言谈

谈话;谈论

言谈大有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心

(1) 放心

工作没干完他不安心

(2) 心情安定

安心工作

何从

(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史记·大宛列传》:“﹝ 宛 贵人﹞约曰:‘ 汉 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 汉 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汉 军熟计之,何从?’”

(2).从何处,从哪儿。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文字如此之难,工农何从看起?”

(3).犹何尝,何曾。《白雪遗音·马头调·又是想来》:“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从有真心。”《红楼梦》第一百回:“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

应事

处理世务;应付人事。《列子·说符》:“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汉 贾谊 《新书·傅职》:“不见礼义之正,不察应事之理。”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慙。”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

随机

(1) 依照情势

必须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完成任务

(2) 自由组合

随机抽样

熟谙

熟悉;清楚地了解

熟谙史实

汝自幼饱读兵法,熟谙战法。——《三国演义》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於贫。——唐· 杜荀鹤《自叙》

野蔬

野菜;山间野地所产蔬菜。 唐 王维 《济州过赵叟家宴》诗:“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唐 罗隐 《雪》诗:“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清 王琛 《闲居》诗:“山妻具粗饭,稚子擷野蔬。”

劳生

《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唐 张乔 《江南别友人》诗:“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题》诗:“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刘基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之二:“无用文章岂疗飢,劳生筋骨已支离。” 郁达夫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诗:“供宿 赞公 房,一洗劳生悴。”

烦恼

(1) 烦闷苦恼

自寻烦恼

(2) 烦扰

那伙鸟男女来烦恼南旺营。——《荡寇志》

宁止

(1).安乐。止,无实义。《诗·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寧止。”

(2).安处。 汉 蔡邕 《让高阳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犹且踧踖,无心寧止,况臣无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谓所当止。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苟所知未止,亦未为知止也……世固有终其身觅良师友,亲近善知识,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七不堪

三国 魏 嵇康 不满当时执政的 司马师 司马昭 等。 司马 集团的 山涛 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宋 范成大 《公退书怀》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明 唐顺之 《复官后报京师友人》诗:“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 清 赵翼 《遣兴》诗:“四宜休敢称高士,七不堪难起病夫。”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陈郁,朝代:宋代
    知从清浅水边来,标致孤高似老梅。华馆久同佳客住,饭囊多为贵人开。消除世虎抄花谱,发越吟情恋酒杯。记取逋仙欠诗嗣,祠香火莫尘埃。
  • 作者:刘炳,朝代:明代
    晚雨池上晴,逶迤淡将夕。
    金茎华月生,绮树流云湿。
    窗虚漏声永,幔卷炉烟袭。
    忆我同袍人,何由共瑶席。
  • 作者:罗爱卿,朝代:元代

    手弄双头茉莉枝,曲终不觉鬓云欹。

    佩环响处飞仙过,愿借青鸾一只骑。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丰碑耸立高寻尺,银钩铁画生光泽。

    累累若若同时荣,莫混贤奸一片石。

    天风凛烈护刚坚,表列平生胜竹帛。

    他年元祐钩党臣,义形石工传安民。

    岂知后世翻宝爱,几与谏院题名邻。

    君不见山可砺兮河可带,桑田沧海还相代,此名一留不复败。

  • 作者:释普度,朝代:宋代
    秧入土,麦上场。丰年已兆,比屋盈仓。饥来吃饭,热来乘凉。东倒西擂,随缘遇方。更无余事可商量,夜来却被子规啼断肠。因甚如此,阎罗老子要饭钱。
  • 作者:李质,朝代:明代

    洪山佛殿晓鸣钟,蹑蹬登临叩远公。

    绿水西来演不二,青莲南涌透禅宗。

    天花乱落芙蓉外,龙藏深涵咒钵中。

    我欲步虚超上乘,却惭尘梦未能空。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号忆昔年赐,题檐到处频。

    寄怀弗忘旧,今岁又从新。

    凭牖景无尽,展编意觉亲。

    人诚有来去,书屋自长春。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火色而浑火气无,落霞讶失鹜飞孤。

    名存实否者多矣,小品宁论觚不觚。

  • 作者:郭印,朝代:宋代
    平生知任运,一切听天公。身世浮江木,功名水上风。圣人齐觉梦,俗士较穷通。眼底无穷事,飞花本自空。
  • 作者:齐己,朝代:唐代
    郡楼东面寺墙西,颜子生涯竹屋低。书案飞飏风落絮,地苔狼藉燕衔泥。吟窗晚凭春篁密,行径斜穿夏菜齐。别后相思频梦到,二年同此赋闲题。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