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从军行原文 诗词名句

从军行

作者:明余庆 朝代:隋代

从军行原文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诗词问答

问:从军行的作者是谁?答:明余庆
问:从军行写于哪个朝代?答:隋代

明余庆从军行书法欣赏

明余庆从军行书法作品欣赏
从军行书法作品

注释

  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

诗文赏析

  明余庆的《从军行》虽然不比卢思道和杨素的军旅诗差,但他的名气、官位等可是比前两位差得太远了。《隋书》只是在他父亲的传后提到有关余庆的这么两句话:“子余庆官至司门郎。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此处提到的那位越王杨侗原本是隋末战乱时的东都留守官,听说隋帝杨广被勒死,便在自己控制下的洛阳称起了皇帝,还自改国号为“皇泰”,结果还不满一年,便被那位乐争好斗、“残忍褊隘”的大军阀王世充幽禁后废而代之。明余庆呢,就是为这么个倒霉短命的“皇帝”陛下当“国子祭酒”,其出路和运程可想而知。

  《从军行》全诗只八句,原文为: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其白话大意是: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这首诗除了用典处需略加拆析外,词句并非冷僻诘屈。首句的“三边”系称汉时设立的边地三州“幽、并、凉”州,“幽州”大抵为现今的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并州”相当今日的河北保定、山西的太原及大同一带;凉州则为现在甘肃、宁夏及青海皇水流域的诸地区。古代典籍常将“幽并”连用,此时指称的地域相当现今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地区。诗毕竟不是地理学,多为意指而极少确指,此诗中的“三边”之谓也就并非要象这里的注明那般确切,无非是指称边境地区而已。

  “从军行”是个乐府诗题,以前介绍卢思道的“从军行”时就提起过。据《乐府题解》的说法,“‘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所以明诗与卢诗的共同点都在于述说了军旅之苦辛。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在写法和着意上,卢诗求细,多至七言28句,不但写战事细腻,写家人对征人的思念也细腻,最后着意于汉夷间的民族和好,表明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向往;明诗求简,仅仅五言八句,一二两句写边关报警、汉师出征,三至六句概述战事的胜利和边地战场的寒苦,最后两句寄托着胜利后对敌方的处置方式的设想----象汉代那样建立专门的城堡、属地和户籍民事组织,把对方有效的控制管理起来。

  虽说明余庆史传无名,却是名家之后。其父明克让算得上梁、周、隋三朝名士。明克让字弘道,山东平原人。《隋书.卷五十八》中居列传之首,里面记述说:“克让少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而且早熟有为,14岁既就任参军,是一位少年参谋。早年是在南朝的梁廷为士,梁灭后在北朝的北周为官。隋文帝登基后,又被隋征召为官,且以侯爵加封。因其为官为文的名望具很高,隋前太子杨勇曾以师相尊,深为隋廷看重。隋文帝时的礼乐典故多由他参与修订编撰。隋文帝开皇14年(公元594年)明克让去世,享年70岁。或许是父辈的熏陶与影响吧,明余庆在隋末文坛上也算是小有名气,这里选录的诗便是其中的左证。

  隋朝历时短,文人名流自然也少,而且其中多数是自北朝和南朝入隋的,前者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后者如虞世基、虞世南等。有趣的是千古荒淫负恶名的隋炀帝杨广却也颇好文学、颇有天分、颇富诗才,尽管他的大多数诗都是反映其荒淫娱乐的消极之作,但也有个别的景物描写诗语言、意境都很不错,如其中的《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看不出是出于帝王之笔,也看不出是出于荒淫者之笔。所以,历史上的大恶者也偶有天赋善意的自然流露,这大概就是三字经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印证吧!也有的恶痞终生不为善、不言善,但命临终结时的所言所情却往往应验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铭言。又有些扯远了。转回来说,这里提到本无盛名的明余庆,实在是因为他的这首《从军行》的军旅诗写得不错的缘故,并非是冲着他的历史名望的。诗以作结为:隋诗咏战慕昔时,指故言今意可知。略地伤民人尽恨,邀功讨赏众皆嗤。平安有定唯发展,寇盗无生乃孝慈。古鉴虽尘能预警,团圆奋进最相思!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陈耆卿,朝代:宋代
    我不学楚人,滋兰以自馥。亦未羡东陵,种瓜以混俗。富贵自有时,贫贱宁可欲。达则济四涨,穷则独善足。
  • 作者:王寂,朝代:元代
    镇犀不动红炉窄。宿酲恼损金钗客。瑞鸭雕盘。白毫起鼻端。韩郎双鬓老。个里知音少。留取麝煤残。临鸾学远山。
  • 作者:张翥,朝代:元代
    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萼点驼酥,口攒金磬,心凝檀粉。甚女贞染就,仙女绝胜,蜂儿童,鹅儿嫩。说与玉龙莫品,怕宫波、一般流浪。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沉水全熏,檗丝密缀,额黄深晕。乍燕姬未识,是花是蜡,笑偎人问。
  • 作者:释慧远,朝代:宋代
    无位真人赤肉团,电机旋掣走珠盘。金刚正眼泥弹子,烈焰光中侧足看。
  • 作者:耿湋,朝代:唐代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双竹轩窗听读书,垂天云翼要搏扶。与君只作三年别,射策东来过石湖。
  •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代
    作范宫闱睦,归真道艺超。驭风仙路远,背日帝宫遥。鸾殿空留处,霓裳已罢朝。淮王哀不尽,松柏但萧萧。宫禁恩长隔,神仙道已分。人间惊早露,天上失朝云。逝水年无限,佳城日易曛。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 作者:项斯,朝代:唐代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故来空礼拜,临去重添香。僧得名难近,灯传火已长。发心依止后,借住有邻房。
  • 作者:释道宁,朝代:宋代
    时光迅速,不与人期。刹那异世,早见岁除。未明心地,难免狐疑。设使问似百川竞注,答如大海吞流,古佛堂中,都用不著。
  • 作者:刘学箕,朝代:宋代
    东风到处竞繁华,不问穷檐与大家。垂柳丝中深院宇,隔墙时有出来花。
  • 作者:李洪,朝代:宋代
    元日欢情客里稀,追陪人事强开眉。不知爆竹催年去,但怪屠苏到我迟。梅蘂欲撩东阁兴,宦情终愧北山移。未甘直道犹萧索,詹尹何辞为拂龟。
  • 作者:刘子翚,朝代:宋代
    山空坠石咽寒溪,雨湿浮云晚更低。不见萧屯刘处士,年年清梦绕瓜畦。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遽告我行何所之,东南尔土尔自知。山水佛事不暇说,去何速兮来何为。公卿贵人见尔喜,为尔买屋丐尔资。王城幸可乐岁月,野鹤终是思陂池。去去云霞不容侣,却应来此如前时。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 作者:释印肃,朝代:宋代
    佛得菩提法,然灯默不答。无法可得耶,妙理还周匝。
  • 作者:郑愔,朝代:唐代
    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书草藏天阁,琴声入夜台。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空怜门下客,怀旧几迟回。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卜筑清幽远市尘,一种窈窕静松筠。下临城郭千门晓,中有轩窗五亩春。游艺本图佳客语,好贤不觉主人贫。我来登览秋风晚,喜揖清言月色新。
  • 作者:张谓,朝代:唐代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公三十岁,死守汉阳城。焉得江陵阃,能支鄂渚兵。椿庭才不起,槐府已无情。最恨木绵鬼,乾坤一掷轻。
  • 作者:王洋,朝代:宋代
    黛色因依四面同,田间独并碧玲珑。两家茅舍依山住,不在诗中在画中。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