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读维摩经原文 诗词名句

读维摩经

作者:郭印 朝代:宋代

读维摩经原文

白衣毛心出家,毛从古推净毛名。
无疾毛现有疾,特地真机生。
佛欲遣人间,指示转分明。
宜是诸大士,辞屈不能行。
文殊末后往,万众心已倾。
箭锋相注处,妙义益峥嵘。
芥子容须弥,毛孔受四溟。
此理自灼然,学者疑且惊。
更谈不二门,法法俱见成。
一默岂无语,其声如震霆。

诗词问答

问:读维摩经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读维摩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郭印读维摩经书法欣赏

郭印读维摩经书法作品欣赏
读维摩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毛心

坏心。《 * 词话》第九一回:“今日又起这个毛心儿里来呵,把往日恩情弄的半星儿也无。”

出家

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现有

现成的可以立即使用的

现有材料

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真机

(1).玄妙之理;秘要。 唐 杨巨源 《送淡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野烟秋火苍茫远,禪境真机去住閒。” 宋 陈师道 《和贾耘老春晚》诗:“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閒处得真机。”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论诗,举其大要,未尝喋喋以泄真机,但恐人小其道尔。”

(2).真正的动机、目的。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指示

(1) 指明,显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灯

(2) 上对下指导、命令

(3) 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来,区区汝何攻? 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 宋 苏轼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 寳觉 大士之像。”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辞屈

谓理屈辞穷。《后汉书·种劭传》:“ 劭 怒,称詔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 卓 。 卓 辞屈,乃还军 夕阳亭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二十日,至 高亭山 ,詰虏帅前后失信,虏帅辞屈。”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文殊

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末后

最后

众心

众人之心;民心。《韩非子·八经》:“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 陈奇猷 集释:“人君深知一事之详情则可警众人之心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田氏 得 齐 众心。”《北史·序传》:“ 孝文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宋襄公 虽行仁义,失众而亡, 田常 虽不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辙,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

妙义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芥子

最小号的荞麦级无烟煤粒(即荞麦五号煤,小于3/64英寸的)

须弥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毛孔

(1) 汗孔

(2) 昆虫表皮上伸出感觉毛或刚毛的孔

四溟

亦作“ 四冥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 唐 秦韬玉 《问古》诗:“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嶸。”《宋史·乐志十一》:“四溟广矣,八紘是纪。”

(2).指全国、天下。《宋书·孝武帝纪》:“ 周王 驥迹,实穷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唐 施肩吾 《海边远望诗》:“扶桑枝边红皎皎,天鸡一声四溟晓。”

灼然

(1).明显貌。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今若泄江湖之水,则二堰尤宜先復,不復则运河将见涸而粮运不可行,此灼然之利害也。” 明 方孝孺 《上胡先生书》之一:“人之垂令名於当世者,岂易得哉?盖其才灼然有过於人。”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形状歷久,犹灼然陈於目前。”

(2).焦急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 章丞相 作惭,灼然而语公曰:‘是必以衣服故得罪矣,然愿少留。’”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春秋书贼》:“ 盾 知跡不可掩,灼然使 穿 逆 成公 。”

(3).嚣张貌。《明史·西域传三·大慈法王》:“ 绰吉我些儿 辈出入豹房,与权倖杂处,气焰灼然。”

(4). 晋 代举试科目名,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晋书·温峤传》:“后举秀才、灼然。”《晋书·良吏传·邓攸》:“举灼然二品,为 吴王 文学,歷太子洗马、 东海王 越 参军。”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不二门

同“ 不二法门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见成

现成。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兼化乡邑道俗数千,敬造一切德轮,见成三百餘部。”《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到典铺里买了一件见成半新半旧的紬衣,穿在身上。”《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因相公见成之兵,遣使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震霆

霹雳,轰雷。 汉 扬雄 《长杨赋》:“疾如奔星,击如震霆。”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使五穀丰稔;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司茶者,雷神也。客不敬,归而震霆随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代
    先生嫌俗宾,犹与故乡亲。不惜烟霞地,暂容缰锁身。林庐深有径,鸡犬四无邻。蔌蔌闇花堕,苍苍古柏春。饮炊松粒细,肋采蕨芽新。静觉精神健,闲知气味真。豀泉冷毛发,山翠湿衣巾。竹色消酲易,林声破梦频。客轮来去辙,驿路古今尘。明日空回首,白云应笑人。
  • 作者:贺铸,朝代:宋代
    荒园老墙百堵破,北邻刘子南邻贺。今朝两望不相过,端怯衡阳芒屩涴。吾庖无鱼未必饿,晏饭糠核烦脾磨。吾床何容凡物坐,书为睡媒即床卧。彼子刘子何所作,方学商声哦楚些,细君戛琴与之和。相忘之乐在江湖,最灵者人情不无。此日可惜难再图,秋风西来莫挽吾。后日相思几千里,书不尽言徒耗纸。
  • 作者:苏曼殊,朝代:近现代
    九年面壁成空相,万里归来一病身。 泪眼更谁愁似我,亲前犹自忆词人。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上将宣威重,长淮朔吹来。兵戎已超距,鼓角有余哀。日薄云多暝,天寒火易灰。诗成且排闷,兴在倒金罍。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金醴青如竹叶,玉娥白似莲花。闻君微恙脱体,杖藜欲访君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赖天佑此方,延颈长仰企。

    其如格无术,忸怩惭靡已。

    京畿及豫吴,春霖均沾被。

    而胡肤寸合,偏遗在尺咫。

    芃芃陇中麦,弥望盈千里。

    十日虽可迟,一犁亟其俟。

    絮云才作势,颠风继以起。

    踌躇增百忧,邂逅亲见此。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蹇步垂朱绶,华缨映白须。何因驻衰老?只有且欢娱。酒兴还应在,诗情可便无?登山与临水,犹未要人扶。
  • 作者:魏了翁,朝代:宋代

    谁把璿玑运化工。参旗又挂玉梅东。三三律琯声余亥,九九玄经卦起中。
    新岁月,旧游从。一觞还似去年冬。人间事会无终极,分付翘关老令公。|<郭令公以武举翘关负米科。>|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平生剩有烟波兴,钓濑时时小艇横。欲暮山光先惨淡,未秋河汉已分明。捕鱼时见连江网,迎荻遥闻过埭声。想得今宵清绝梦,又携猿鹤上青城。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