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登天柱峰原文 诗词名句

登天柱峰

作者:宋廷佐 朝代:明代

登天柱峰原文

杖策登天柱,长河入望真。

归心随落日,壮志欲凌云。

花气风前润,蝉声雨后新。

乱山何处尽,应有避秦人。

诗词问答

问:登天柱峰的作者是谁?答:宋廷佐
问:登天柱峰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登天柱峰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宋廷佐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廷佐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天柱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长河

(1) 大河。特指黄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银河

(3) 比喻漫长的历程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相对真理

入望

进入视野。 唐 刘德仁 《监试莲花峰》诗:“ 太华 万餘重,岧嶤只此峯。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贯 《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元 陈雷 《寄刘仲原经历》诗:“ 鸳鸯湖 水漾晴暉,镜里遥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落日

夕阳

壮志

豪壮的志愿、襟怀;伟大的志向

壮志未酬

凌云

高耸入云

壮志凌云

花气

花的香气。 唐 贾至 《对酒曲》之一:“曲水浮花气,流风散舞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圃畦花气合,田径烧痕斑。” 清 唐孙华 《同年王拙园太史招陪同里诸公饮大定庵花下》诗:“四面屋围花气聚,一庭阴合酒樽凉。”

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秦人

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江源,朝代:明代

    飒飒秋风吹锦树,砧声不断思绵绵。

    玉人一别十年久,青鸟不来双眼穿。

    绣被夜寒桐叶雨,银屏霜冷菊花天。

    满前景物俱无赖,断送离愁到酒边。

  • 作者:吕陶,朝代:宋代

    春前识寒梅,雨里见脩竹。

    一水自浮花,六神休捣曲。

    清惠非尘埃,佳章亦金玉。

    毫发无重轻,此意可励俗。

  • 作者:江源,朝代:明代

    粤客易生愁,他乡万里游。

    一身癯似鹤,百计拙如鸠。

    驿路蝉鸣夏,山城雨酿秋。

    此怀谁复慰,从事在青州。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逝将仇池石,归泝岷山渎。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风騣掠原野,电尾捎涧谷。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 作者:鲍溶,朝代:唐代

    左岗青虬盘,右坂 * 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
    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
    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
    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死者不复知,回看汉文墓。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达者塞之对,达善塞为否。

    坐轩偶览额,因而悟其理。

    轩本敞且虚,其达易为耳。

    人则有好恶,塞易达难矣。

    泰山岂不巍,蔽之费一指。

    何以袪其蔽,要惟在克己。

    蔽祛则自达,言行胥视此。

  • 作者:释赞宁,朝代:宋代
    参差峰岫昼云昏,入望交萝浊浪奔。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摇白石根。闻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
  • 作者:周紫芝,朝代:宋代

    语人曰:相马失之肥,相士失之瘦,世亦岂可以是论人物乎!戏作此词,为花衢狭客一笑
    嫦娥天上人谁识。家在蓬山烟水隔。不应著意眼前人,便是登瀛当日客。
    双眸炯炯秋波滴。也解人间青与白。檀郎未摘月边枝,枉是不教花爱惜。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远山如睡玉为冠,平江不冻渔舟攒。

    位置依稀富春滩,冬渔弗嘬收严竿。

    罟师取鱼计多般,簖𥶠网罛技各殚。

    皲瘃那避手足寒,持鬻豪门供食单。

    苦乐均齐良独难,画者寓意观为叹。

    刻削细穷丝发端,而笔意劲而神完,不问可知出范宽。

  • 作者:陶应雷,朝代:元代

    拂枕松风卧翼然,梦回那信是炎天。

    泉声只在桃花下,一似庐山听雨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