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感秋兰原文 诗词名句

感秋兰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感秋兰原文

云何为兮深山,水何为兮幽谷。
匪杂佩于华裾,耻见珍于流俗。
噫嘻,疑枳棘与荆榛,不辞荣於秋绿。

诗词问答

问:感秋兰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感秋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深山

处于群山之中,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驿路梨花》

幽谷

幽静、深邃的山谷

杂佩

亦作“ 杂珮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见“ 杂佩 ”。

华裾

犹 * 。 唐 李贺 《高轩过》诗:“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轡摇玲瓏。” 明 申涵光 《西郊》诗:“常持白羽寻云壑,敢羡华裾负草堂。”

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文史星历近乎仆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诋尽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风俗习惯。另指世俗之人

噫嘻

古汉语叹词,表示悲哀或叹息

枳棘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朔 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贤 注:“枳棘諭艰难。”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不辞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陈维崧,朝代:清代
    碧云薄暮,画角谁家奏?深院火荧荧,好风轻翠帏微绉。冰轮徐上,无语掩屏山,金钩瘦,鲛绡透,人在银灯后。年时小苑,良夜曾携手。低扫淡黄蛾,漫垂垂玉人红袖。如今人去,门巷也依旧。红桥口,香街后,一带青青柳。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春风秋月景非同,朝霭夕岚画岂工。

    四扇蜃窗随分纳,清供眺咏兴无穷。

  • 作者:吴文英,朝代:宋代
    长安门外小林丘。碧壶秋。浴轻鸥。不放啼红,流水通宫沟。时有晴空云过影,华镜里,翳鱼游。绮罗尘满九衢头。晚香楼。夕阳收。波面琴高,仙子驾黄虬。清磬数声人定了,池上月,照虚舟。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落魄堪如此,江城又泊船。

    星临三楚客,雁断七闽天。

    鬓似悲秋白,言非解事玄。

    刀头心欲折,谁乞买山钱。

  • 作者:韩维,朝代:宋代
    浮云忽已没,仰视天正碧。凉风落我庭,燕子飞不息。门无车马宾,巾屦得自适。顾惭无所为,乐此朝与夕。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金河之水高玉河,灌输町圳蓄流波。

    其初一渠可步踱,岁久淤塞滋芦莪。

    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

    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

    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

    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誇则那。

    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

  • 作者:刘驾,朝代:唐代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君于此地行,独似寻春色。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狂歌罢叹息。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 作者:陈镒,朝代:元代

    故人辞薄宦,去隐白云乡。

    溪树春天晚,山泉夜月凉。

    携家怜杜甫,齐物忆蒙庄。

    知尔身和世,于今亦两忘。

  • 作者:姚合,朝代:唐代
    春色三千里,愁人意未开。木梢穿栈出,雨势隔江来。荒馆因花宿,深山羡客回。相如何物在,应只有琴台。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河窄漪亦窄,湖宽漪亦宽。

    石桥界河湖,自此披广澜。

    风静澜不作,风狂澜弗安。

    既风而既细,漪澜方惬观。

    昆明有往事,织女机丝寒。

    七襄岂其殊,倚篷一吟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