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示槱默原文 诗词名句

示槱默

作者:钱时 朝代:宋代

示槱默原文

男儿头上三尺纱,不比脚缠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堕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胜流,不出户庭空白头。
有识难与俗同调,非才何必缘远游。
岂不见赤骥摇足千里,何烦挥策苦鞭摇。
目前{左犭右屯}石奚尔为,逐逐一饱糠籺肥。
飞蛾恋逐眼前光,身殒膏火空茫茫。
蛆蝇变化出复没,生死不离污秽场。
求之有道得有命,可把枯荣乱邪正。
进德修业当及时,去去光阴难语进。
汝为君子无靦颜,啜菽饮水尽亲欢。
不然正使位一品,九地含羞吾得瞑。

诗词问答

问:示槱默的作者是谁?答:钱时
问:示槱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钱时的名句有哪些?答:钱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男儿

(1) 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2) 指丈夫

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三尺

(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不比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脚缠

旧时妇女缠足的布。《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急忙叫人追轿回来,急解脚缠,将薑汤灌下去,牙关紧闭,眼见得不醒。”《中国歌谣资料·天顶一条虹》:“革命绞掉辫,娘仔放脚缠。”

尺帛

(1).长一尺的帛,言其少。《战国策·赵策三》:“公子 魏牟 过 赵 , 赵 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新唐书·孝友传·刘君良》:“﹝ 刘君良 ﹞四世同居,族兄弟犹同产也,门内斗粟尺帛无所私。”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七十将至,裹此尺帛。”

(2).指书信。 明 何景明 《塘上行》:“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清 遯庐 《童子军·报捷》:“雁云高,问 汉 家尺帛,几时飞到?”

桑弧蓬矢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郑玄 注:“桑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唐 李白 《上安州裴刺史书》:“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王先生 差矣!岂不知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何乃为此区区儿女之态。”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二:“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局促软红尘土中,以为得计乎?”

射天

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仰射,以示威武,与天争衡。《史记·殷本纪》:“帝 武乙 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又《龟策列传》:“﹝ 紂 ﹞ * 六畜,以韦为囊。囊盛其血,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彊。”又《宋微子世家》:“ 君偃 ( 康王 )十一年,自立为王……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后借以指暴虐和叛乱行为。《梁书·武帝纪上》:“至于悖礼违教,伤化虐人,射天弹路,比之犹善。”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巴州严八使君五十韵》:“浪作禽填海,那将矢射天。” 杨伦 笺注:“二句更恶其不自量而敢於犯上也。”

堕地

落地。指出生。 唐 杜甫 《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 秋鸿 来自 岐山 ,竝为 可覲 述 仲仙 所产之女名 緑婴 ,以堕地时有緑鸚鵡适至也。”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四海九州,必有壮士,宜设武举,以收其遗。”《天地会诗歌选·五房插草歌》:“四海九州皆兄弟,去杀 清 朝一扫空。”参见“ 四海 ”、“ 九州 ”。

胜流

犹名流。 晋 顾恺之 有《魏晋胜流画赞》,文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卷五。《魏书·张纂传》:“ 纂 颇涉经史,雅有气尚,交结胜流。” 宋 陆游 《南乡子》词:“早岁入皇都,樽酒相逢尽胜流。” 胡韫玉 《次韵答小柳赠诗》:“犹从北地追前别,忽喜南天接胜流。”

户庭

户外庭院。亦泛指门庭、家门。《易·节》:“不出户庭,无咎。” 朱熹 本义:“户庭,户外之庭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诗:“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故西人於水,则轮船无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户庭;万国九洲,儼同闤闠。”

空白

空着的地方;没有填满的部分——用于纸张或其他通常可以写字的东西

给我一张空白纸来算算数

空白支票

有识

(1).有见识。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 ,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 何氏 倾没 汉 祚焉。” 元 孔齐 《至正直记·防微杜渐》:“有识之男子,必当絶之于始,慎勿使妇人姑息,伤大义也。” 郭沫若 《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壮年入贵族院,曾锐意于贵族院之改革, 日本 的有识者都以为这位贵公子是相当有为。”

(2).指有见识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后汉书·伏湛传》:“微过斥退,久不復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

(3).指成年或能晓事之年。《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 吕延济 注:“有识,自三十成立之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劝农》:“然余初有识时,尚见劝农旧扁于府署之门。”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及 夫之 有识而侍兄,先於 敞 者十餘年, 敞 所未及知而 夫之 知之。”

(4).佛教语。犹有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法宗》:“ 释法宗 , 临海 人。少好游猎,尝於 剡 遇射孕鹿,堕胎。鹿母御箭,犹就地舐子。 宗 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於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参见“ 有情 ”。

同调

(1) 音调相同

(2) 比喻志趣或主张相同的人

引为同调

非才

(1).无能,不才。指才不堪任。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树立失权,託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司刑司直 陈希閔 以非才任官,庶事凝滞。”

(2).用为自谦之辞。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同类皆先达,非才独后时。”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又八年, 修 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赤骥

(1).传说中的骏马名,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

(2).泛指骏马。 唐 白居易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诗:“ 安石 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驥换青娥。” 明 何景明 《六子诗·康修撰海》:“赤驥鸣烟霄,不受黄金覊。”

(3).赤鲤的异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 兖州 人谓赤鲤为赤驥。”《尔雅翼·释鱼》:“ 崔豹 曰:‘ 兖州 人谓赤鲤为赤驥’……皆取马之名,以其灵仙所乘,能飞越江湖故也。”

摇足

动足。喻稍有举动。《史记·萧相国世家》:“且陛下距 楚 数岁, 陈豨 、 黥布 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 关中 ,摇足则 关 以西非陛下有也。” 汉 赵壹 《穷鸟赋》:“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墯。”《梁书·忠壮世子方等传》:“吾之进退,恒存掌握,举手惧触,摇足恐堕。”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何烦

何须,何必。《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俳优人》:“《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逐一

一个接一个地

逐一举例说明

糠籺

亦作“ 糠覈 ”。指粗劣的食物。《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 裴駰 集解:“ 孟康 曰:‘麦糠中不破者也。’ 晋灼 曰:‘覈音紇,京师谓麄屑为紇头。’” 唐 韩愈 《马厌穀》诗:“马厌穀兮,士不厌糠籺。” 宋 司马光 《奉和何济川代书三十韵寄诸同舍》:“因循恋糠籺,汩没老涂淤。”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之十九:“寒士虀盐原易足,少年糠覈已粗偿。”

飞蛾

蛾子。有趋光的习性。 晋 崔豹 《古今注·虫鱼》:“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晋 张协 《杂诗》之一:“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二:“君看灯烛张,转使飞蛾密。”

前光

谓祖先的功德。 晋 陆机 《述先赋》:“应远期於已旷,昭前光於未戢。”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

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逊 《为衡山侯与妇书》:“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宋 苏轼 《上元夜》诗:“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復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相逢顷刻时,离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谁知。”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油》:“坐不惜膏火,愁随更漏长。”

(2).特指夜间读书用的灯火。因亦借指勤学苦读。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 宋 苏轼 《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

(3).指供学习用的津贴。《明史·杨爵传》:“兄为吏,忤知县繫狱。 爵 投牒直之,并繫。会代者至, 爵 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在局里,却还是当一个学生的名目,一个月才四吊钱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够用啊!” 梁启超 《辛亥革命的意义》:“前 清 末年办学堂,学费膳费书籍费,学堂一揽干包,还倒贴学生膏火。”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蛆蝇

蛆虫和苍蝇。亦比喻卑劣龌龊者。 宋 苏轼 《商鞅论》:“二子之名,在天下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牘。”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不离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污秽

(1) 肮脏的;不洁净的

污秽不堪

(2) 不干净的物体

荡涤污秽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有命

(1).天命。有,助词。《诗·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有命再集,皇舆凯归。”

(2).天命所归之人。古代称天子。《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 孔颖达 疏:“天不能自诛于 桀 ,故借手于我有命之人,谓 成汤 也。”《书·咸有一德》:“皇天不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 孔 传:“有天命者开道之。”

(3).由命运主宰。《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枯荣

草木的盛衰。比喻人的得志和失意

邪正

(1). * 与正直。《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宋 苏轼 《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为《穀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 清 卢文弨 《注<颜氏家训>序》:“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

(2).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汉书·天文志》:“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

进德修业

同“ 进德脩业 ”。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进德修业,温故知新。”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邹韬奋 《经历》二七:“所谓‘有价值’,是必须使人看了在‘进德修业’上得到多少的‘灵感’。”

進德脩業:谓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 孔颖达 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脩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秦观 《君子终日乾乾论》:“故凡乘势以应变,因时以立功,虽一听於自然,而进德脩业,未始不以自彊不息为主。”

及时

(1) 立刻;马上

工作中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及时相遣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迅速地;毫不耽搁地

你应及时地动身回家

去去

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光阴

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后世即用以表时间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南朝梁· 江淹《别赋》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啜菽饮水

吃豆类,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荀子·天论》

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正使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

(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一品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 、 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

(3).犹言一等;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 琅邪 王 抗 第一品, 吴郡 褚思庄 、 会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 宋 王明清 《摭言杂说》:“京师 樊楼 畔有一小茶肆,甚瀟洒清洁,皆一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 老舍 《正红旗下》三:“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

(4).一种。《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唐 贾公彦 疏:“泉始盖一品, 周景王 铸大钱,而有二品。”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当时 扬州 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

九地

(1).指各种隐秘难测的地形。《孙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梅尧臣 注:“九地,言深不可知。” 郭化若 注:“九地,各种地形,也含有极其深秘的意思在内……九,泛指多数。”

(2).指地的最深处。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九地之下,如有天兮。” 宋 文天祥 《呈小村》诗:“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3).犹九泉。指地下。《晋书·胡奋传》:“ 奋 唯有一子,为 南阳王 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清 汤右曾 《荆州》诗:“ 龙陂桥 外坡陀血,谁洗忠臣九地魂。”

(4).用兵的九种地势。 唐 司空图 《王公河中生祠碑》:“於兵法之中,亦叶道家之理。虽战同九地,或於危地争先。” 元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作战先将九地量,决战须将五间防。” 清 顾炎武 《井陉》:“颇忆三分国,曾观九地形。”

(5).指根据地质、地形而分的九种土地。 汉 扬雄 《太玄·太玄数》:“九地:一为沙泥,二为泽池,三为沚崖,四为下田,五为中田,六为上田,七为下山,八为中山,九为上山。”

(6).犹言遍地,大地。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胡云翼 注:“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的意思。” 明 刘基 《题李太白观瀑图》诗:“遥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大声回九地,浮光散虚空。”

(7).阴阳家谓历数有九地之数。参见“ 九天 ”。

(8).佛教语。谓众生轮回之三界。凡欲界一地, * 四地,无 * 四地。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等是人也,背辙失路,蹭蹬长往,而永没九地,可不悲乎!”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人生》:“三界九地,往返周旋。”《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和尚於是与夫人説三界九地人所生之处,寿命无限等事。”

含羞

面带害羞的神情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初春于耜不为迟,举趾亦非亟望时。

    昨岁秋霖沾太渥,绘成草木发生姿。

  • 作者:释智朋,朝代:宋代
    雪窦头上锥,脚下劄。拍拍是令,成就一切世界。
  • 作者:释道潜,朝代:宋代

    帝胄天孙多茂良,似公人物更难方。

    诗书自负青云器,风月能收古锦囊。

    科斗雷文陈几席,鳞衣蚁食耀杯觞。

    都城邂逅倾迟素,崧少归来一梦长。

  • 作者:张栻,朝代:宋代
    今古驱驰翰墨场,何人下笔到颜杨。君侯知我有书癖,乞与西台字几行。
  • 作者:彭龟年,朝代:宋代
    党里情疏孰继周,义年仅署竹冠刘。燕毛不见三王盛,古意惊从一日收。已许陈人观易易,再赓宵雅咏呦呦。试将旅语从头记,七字应无一字浮。
  • 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
    近方辞地肺,本自住天台。有鹤相同出,无云作伴回。道房随处借,诗板逐时开。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
  •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代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开间望锺山,松石皓相映。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而我方渺然,长沙一归艇。款段庶可策,柴荆当未暝。与子出东冈,墙西扫新径。
  •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标签:写马边塞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 作者:孟郊,朝代:唐代
    冻手莫弄珠,弄珠珠易飞。惊霜莫翦春,翦春无光辉。零落小花乳,斓斑昔婴衣。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归。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岂若没水凫,不如拾巢鸦。浪鷇破便飞,风雏袅相夸。芳婴不复生,向物空悲嗟。应是一线泪,入此春木心。枝枝不成花,片片落翦金。春寿何可长,霜哀亦已深。常时洗芳泉,此日洗泪襟。儿生月不明,儿死月始光。儿月两相夺,儿命果不长。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甘为堕地尘,不为末世芳。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垂枝有千落,芳命无一存。谁谓生人家,春色不入门。冽冽霜杀春,枝枝疑纤刀。木心既零落,山窍空呼号。班班落地英,点点如明膏。始知天地间,万物皆不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