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石门歌原文 诗词名句

石门歌

作者:释有需 朝代:宋代

石门歌原文

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

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

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

日照诸峰阴羃羃,负暄孤坐情何适。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

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

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

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

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

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

诗词问答

问:石门歌的作者是谁?答:释有需
问:石门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有需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有需名句大全

注释

1. 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一引《补续高僧传》

参考注释

草庵

亦作“ 草菴 ”。 1.草房,草舍。《宋书·沉庆之传》:“营内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輒以池水灌灭,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 蛮 败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世被繫劾者,子孙弟姪,皆诣闕三日,露跣陈谢……若配徒隶,诸子并立草庵於所署门,不敢寧宅,动经旬日,官司驱遣,然后始退。”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庵,乌含切,《广韵》:‘小草舍也。’”

(2).特指小寺庙或庵堂。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九:“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宋 秦观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偶成二老风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宋 朱熹 《宿休庵用德功间韵赠陈道人》:“暮入千峰里,寒栖一草菴。”

四顾

向四面环视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阿Q正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峰峦

连绵的山峰

峰峦起伏

峰峦重叠

峭壁

陡峭的山崖

石门

(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天津

(1).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王逸 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宋 欧阳修 《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2).指 天津桥 。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宋 张耒 《和周廉彦》:“修禊 洛 滨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参见“ 天津桥 ”。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措足

立足;置身。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以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尝论人才, 浚 剧谈 檜 善。 鼎 曰:‘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足矣。’”

何缘

怎么;为什么。《晋书·桓冲传》:“ 冲 性俭素,而谦虚爱士。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 冲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 冲 笑而服之。”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然,则 山 东之盗, 二世 何缘不觉? 南詔 之败, 明皇 何缘不知?” 章炳麟 《文学总略》:“必以儷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

苦菜

亦称“ 苦蕒 ”。越年生菊科植物。春夏间开花。茎空,叶呈锯形,有白汁。茎叶嫩时均可食,略带苦味,故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苦菜》:“苦菜,即苦蕒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解放日报》1945.6.10:“苦菜,这是一种宿根的野草,有白色奶汁,据说是最养人的一种野菜。”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羃羃

(1).覆盖笼罩貌。 唐 白居易 《古意》诗:“玉琴声悄悄,鸞镜尘羃羃。” 唐 柳宗元 《晋问》:“积雪百里,皛皛羃羃。”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露楸亭亭,云塚羃羃。”

(2).密布貌。 唐 喻凫 《春雨如膏》诗:“羃羃敛轻尘,濛濛溼野春。” 唐 卢照邻 《悲穷通》诗:“离离碣石之鸿,羃羃江潭之草。” 宋 梅尧臣 《送葛都官南归》诗:“ 江 南羃羃梅雨时,风帆差差并鸟飞。”

(3).浓深貌。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盖江烟羃羃,拂掉影寥寥。” 王伯大 音释:“羃羃,深貌。” 唐 郭密之 《永嘉经谢公石门山作》诗:“阴潭下羃羃,秀岭上层层。”

负暄

(1).《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 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纊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遂以“负暄”为向君王敬献忠心的典实。 明 李东阳 《次韵体斋病起见寄》之一:“防身戒久同持律,爱国情深比负暄。”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应甄録汗马勛劳,还展布负暄忠爱。”

(2).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唐 包佶 《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 清 陈维崧 《石州慢·冬日舟过亳村旧居有感》词:“负暄邻叟,两两私语茅簷,料他也为王孙叹。” 闻一多 《死水·你看》诗:“你看负暄的红襟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

何适

到哪儿去。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王以 奢 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问 朱 何适, 朱 告以北上。”

驯伏

(1).驯服,驯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孝》:“ 杨太博 , 资州 人也,年十六,庐父母墓三年,有神灯照墓,猛虎驯伏,有白兔之异。” 元 杨维桢 《奉题子昂骝马图》诗:“东家主人役老段,不取驍腾取驯伏。” 邹韬奋 《经历》五五:“名字不见经传的文人也不见得都是驯伏的羔羊。”

(2).使驯顺。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六回:“且以今日民智日开,民权日昌之世,而欲以一姓威严,驯伏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

珍禽

珍贵罕见的鸟类

珍禽异兽

猿猱

泛指猿猴。《管子·形势》:“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清 黄遵宪 《台湾行》:“前者上岸雄虎彪,后者夺关飞猿猱。”

瘦筇

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故称“瘦筇”。笻,也写作“邛”。 唐 贾岛 《延寿里精舍寓居》诗:“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前蜀 杜光庭 《题龙鹄山》诗:“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 元 仇远 《与子野过永仙观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按, 汉 张骞 使 西域 ,曾在 大夏 见邛竹杖。见《史记·大宛列传》。

七尺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清 孙枝蔚 《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浄。” 元 刘迎 《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车轣轆。”

野步

野外散步。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四:“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宋 陆游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诗之六:“乌桕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 蔡有守 《薄莫》诗:“松径抱山延野步,梧江凿空接天流。”

披云

(1).拨开云层。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明 文徵明 《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 ,安得披云见 士龙 。”按, 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 云间 人。因曾自称“ 云间 陆士龙 ”,故云。

(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

(3).冲霄。亦以喻得志。 唐 薛逢 《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辞劳

因怕辛劳而推却。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出不辞劳,入不数功。”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貲》诗:“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

打破

(1)

(2) 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击而出现缺口或裂为碎片或几部分

打破门扇。——《广州军务记》

(3) 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

打破纪录

(4) 使突然结束

以果断的行动打破僵局

(5) 没有遵循或遵守

每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打破了很多清规戒律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静听

仔细地听。 晋 刘伶 《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 泰山 之形。” 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他索性不则一声,妆睡在那里静听。” 茹志鹃 《黎明的故事》二:“妈妈……有时停了笔,侧耳静听一下。”

鸣玉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深洞

深切了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佞倖建言可采》:“此疏深洞边情,使当时从 天和 议,则大虏深入,不待 曾铣 在事时矣。”

不休

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无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羽流

谓道人,道士。 宋 米芾 《西园雅集图记》:“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絶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 宋 陆游 《行在寿宁观碑》:“金符象简,羽流毕集。”《明史·佞倖传·继晓》:“羽流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敲击

敲打;击打

他的手指在桌子上敲击

用她的脚后跟敲击墙壁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大笑

笑的动作或情况

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狂歌

纵情歌咏。 汉 徐干 《中论·夭寿》:“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客难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乡近尤谙俗,山深莫掩名。士皆夸尉好,民亦诵官清。入幙交游少,依僧去住轻。它年汉廷上,定不愧黄生。
  • 作者:吴芾,朝代:宋代
    自昔常难四者并,一杯相属意非轻。只今欲破愁城去,赖子时来举酒兵。
  • 作者:洪咨夔,朝代:宋代

    归去来兮,杜宇声声,道不如归。正新烟百五,雨留酒病,落红一尺,风妒花期。睡起绿窗,销残香篆,手板榰颐还倒持。无人解,自追游仙梦,作送春诗。
    风流不似年时。把别墅江山供弈棋。空一川芳草,半池晴絮,歌翻长恨,赋续怀离。桃叶渡头,沈香亭北,往事悠悠难重思。徘徊处,看鸣鸠唤妇,乳燕将儿。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酒散更无同宿客,
    诗成长作独吟人。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 作者:李嘉祐,朝代:唐代
    锦字相催鸟急飞,郎君暂脱老莱衣。遥想双眉待人画,行看五马送潮归。望夫山上花犹发,新妇江边莺未稀。令秩和鸣真可羡,此行谁道负春辉。
  • 作者:于石,朝代:宋代
    断崖怒涌四时雪,虚壁寒凝六月霜。倚树老僧闲洗钵,碧桃花落涧泉香。
  • 作者:魏了翁,朝代:宋代
    玉湖面面碧回环,六月寒飚撼屋山。跨鹤不随刀梦去,卧龙甘与壁梭閒。渔樵是处便争席,利欲年来早闭关。拂拭石君勤把酒,照人风节两孱颜。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右军好佳果,墨帖求林檎。君今忽持赠,知有逸少心。密枝传应远,朱颊映已深。不愁炎暑剧,幸同玉浆斟。
  • 作者:曾丰,朝代:宋代
    家居所至与山对,官居所至与山背。眼中悔失真峥嵘,得其似者宜加爱。尉仙三令奸胆寒,突兀数椽答清閒。谁横荒垒檐以外,自觉幽趣山之间。有一段清无点俗,当山也是清题目。不道尉仙心更清,杖屦当车蔬当肉。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欲盗羲和一点春,五更注想隔重云。如何但欲独不死,分我刀圭未费君。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