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讽仕·其二原文 诗词名句

讽仕·其二

作者:沈辽 朝代:宋代

讽仕·其二原文

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

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

仲尼贵用我,孟子推诸天。

二圣有特立,何尝持后前。

后来乃昧已,惘惘为利牵。

纷挐窃古语,不顾内所愆。

信如一丘貉,孰有然不然。

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

鼎鼐杂锜釜,谁知重烹煎。

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

诗词问答

问:讽仕·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问:讽仕·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沈辽的名句有哪些?答:沈辽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先韵

参考注释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 * 《念奴娇·昆仑》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倒县

见“ 倒悬 ”。

仁心

仁爱之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宋 司马光 《马病》诗:“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烛到天明。他一点仁心认得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所奏极是,真真天父爱善恶恶,慈祥审慎之仁心也。”

援手

(1).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语出《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宋 苏轼 《洗玉池铭》:“援手之劳,终睨莫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父陷寃狱,得公一语可活。公肯援手,当不惜此身。”

(2).泛指援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不遇援手,焉復其所。” 李大钊 《青春》:“何待他人之援手,始以遂其生者。”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孟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诸天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禅有十八天,无 * 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特立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持后

居于后而不争。古代道家谓如此方能居先。语本《老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文子·上德》:“ 老子 学於 常樅 ,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目川,观影而知持后。”《列子·说符》:“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炙毂子·见舌观景》:“ 老子 学 商容 ,见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 学 壶子 ,观景柱而知持后矣。”

来乃

唐 时 骠国 乐曲名。又名“鬭羊胜”。《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一曰《佛印》, 驃 云《没驮弥》……五曰《鬭羊胜》, 驃 云《来乃》昔有人见二羊鬭海岸,彊者则见,弱者入山,时人谓之‘来乃’。来乃者,胜势也。”

惘惘

(1).遑遽而无所适从。《楚辞·九章·悲回风》:“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王逸 注:“失志偟遽。” 明 何景明 《忧旱赋》:“鸿雁嗷嗷以安戾兮,兽惘惘而焉奔。”

(2).伤感;失意。《宋书·柳元景传》:“久欲见屈,今贵王有召,难輒相留,乖意以为惘惘。”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 宋 苏轼 《答庞安常书》之一:“秋初决当求去,未知何日会见。临书惘惘,惟万万以时自爱。” 清 孙枝蔚 《无言病起见过》诗:“故旧凋零尽,相看更惘然。” 鲁迅 《呐喊·白光》:“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的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3).迷迷糊糊。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惘惘於簿书之程,区区乎医药之事。”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遇丁壮輒裹之,反缚,令其负粮跟走,惘惘行山谷中。去乡已远,渐释其缚。” 冰心 《往事(二)》六:“早起一边理发,忽又惘惘的忆起昨夜的印象。”

纷挐

亦作“ 纷拏 ”。亦作“ 纷拿 ”。1.混乱貌;错杂貌。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嗟嗟兮悲夫,殽乱兮纷挐。” 汉 王粲 《闲邪赋》:“情纷拏以交横,意惨悽而增悲。”《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于是羣议纷挐,各安积习,太常礼部奏依旧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居无何,闻人声纷拏。”

(2).混战;互相扭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时已昏, 汉 匈奴 相纷挐,杀伤大当。”《文选·傅毅<舞赋>》:“简惰跳踃,般纷挐兮。” 李善 注:“纷挐,相著牵引也。” 宋 王□ 《道山清话》:“ 司马君实 与 吕吉甫 在讲筵因论变法事,至於上前纷拏。”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两傍居者,但见此人独行踽踽,自为纷挐辨鬭之状。”

(3).繁盛貌。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 园苑尤纷挐。”《白雪遗音·马头调·渔家乐》:“江岸晚,渔灯远对明月掛,烟云更纷拿。”

古语

(1)

(2) 古代的词语

书中个别古语加了注释

(3) 已废弃或旧式的措词、习语

(4) 古话

古语说∶满招损,谦受益

不顾

(1).不回头看。《史记·刺客列传》:“於是 荆軻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林宗 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 叔达 曰:‘甑已破,视之无益。’”

(2).不顾念;不照顾。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楚辞·刘向<九叹·离世>》:“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 王逸 注:“不敢顾念身之贫贱。”

(3).不理会。《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珞,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数公子饮酒,不顾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众异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顾 汤富海 的意见,不满地说:‘非筛不行! 苏账房 !’”

(4).不考虑;不顾忌。《韩非子·十过》:“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之祸也。”《后汉书·列女传·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顾五伦,真禽兽也。”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在钢架上爬行。”

一丘貉

见“ 一丘之貉 ”。

然不

见“ 然否 ”。

鼎鼐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知重

赏识;看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 东海王 镇 许昌 ,以 王安期 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 元和 中,进士 李贺 善为歌篇, 韩文公 深所知重,於縉绅之间每加延誉。”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若有似俺男儿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李生 ﹞通晓吏事,又且廉谨明干,甚为 深州 太守所知重。”

烹煎

烧煮,烹饪。 宋 苏轼 《豆粥》诗:“又不见 金谷 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 宋 李觏 《闵雨》诗:“ 咸池 煗水不敢沃, 阳侯 失色愁烹煎。”

提地

古代妇女装饰用的套网的假发髻。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长川

(1) 长流

(2) 连续不断地;常川

长川供给

长川往来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至,朝代:宋代
    行穿花竹户庭幽,只下堂阶便且游。红蕊向人含艳态,黄莺代客说春愁。绕床文史堪怡悦,满席笙歌好献酬。未必此时閒适趣,不如前日凤池头。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仰望苍岩高更深,岩中佳处著禅林。琼泉万仞峰头落,一滴泉声一醒心。
  • 作者:马钰,朝代:元代
    顿抛面世纲,猛面跳迷坑。面物外兀兀面腾腾。恰似孤云野鹤。来往纵横。遮枚二字疑误清贫懒汉,谢心神、不肯劳生。无染著,另偎偎拈的,做著修行。藏伏聪明智慧,肯争头竞角,妒贤嫉能。万事俱忘清静,天地归宁。三田自然结宝,现胎仙、当面澄澄。神光灿,指蓬瀛,便是前程。
  • 作者:陈孔硕,朝代:宋代
    鸣鼓人皆可,弹琴今复谁。尽赊王媪酒,休赋大苏诗。
  • 作者:方干,朝代:唐代
    出众仙才是谪仙,裁霞曳绣一篇篇。虽将洁白酬知己,自有风流助少年。欹枕卧吟荷叶雨,持杯坐醉菊花天。冥搜太苦神应乏,心在虚无更那边。
  • 作者:曾国藩,朝代:清代
    吾友刘孟容,遗我两好书。三年不报答,幽怨今何如?深山间大宝,光气塞州间。樊英履坛席,名业箕斗虚。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
  • 作者:耿时举,朝代:宋代
    暮春清昼。政莺啭夏林,棠阴初秀。鼓角欢雄,旌旗明灭,宝马又还西骤。山水六朝堪画,宫阙千门如绣。印悬斗。盛元戎小队,花间迎候。芳酎。为公寿。带雨梨花,未用啼红袖。玉帐风前,胡床月下,谈笑要清群丑。桃叶渡船应在,太白酒楼依旧。暂回首。看槐班爰立,沙堤成就。
  • 作者:唐彦谦,朝代:唐代
    春风向杨柳,能事尽风流。有意疑张绪,无情见莫愁。依然金谷在,宁免武昌偷。前路难回首,何须苦映楼。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二十四桥明月夜,清词丽句数司勋。

    玉娥诏我无双景,不遣长空点片云。

  • 作者:张籍,朝代:唐代
    身病多时又客居,满城亲旧尽相疏。可怜绛县刘明府,犹解频频寄远书。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