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黄葛篇原文 诗词名句

黄葛篇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黄葛篇原文

黄葛生幽阻,蒙茸引蔓长。

溪风翻叶青,岩露湛花黄。

既不逞艳姿,亦弗斗奇芳。

越人持剪刀,采归承以筐。

细缉乃分缕,薄煮仍用汤。

精絺粗者绤,成匹别置藏。

待贾鬻市中,称体为衣裳。

盛暑虽郁燠,著之自生凉。

有具易其备,闻诸子渊王。

诗词问答

问:黄葛篇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黄葛篇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三

2. 去声

参考注释

黄葛

(1).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前溪歌七》:“黄葛生烂熳,谁能断葛根。” 唐 李白 《黄葛篇》:“黄葛生 洛溪 ,黄花自绵幂。” 王琦 注:“葛草,延蔓而生,引长二三丈,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茎亦青色。取其皮沤练作丝,以为絺綌。谓之黄葛者,是取既成絺綌之色而名之,以别於蔓草中之白葛、紫葛、赤葛诸名,不致相混耳。七八月开花成穗,纍纍相承,红紫色。”

(2).葛布。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綾之重。” 倪璠 注引《吴越春秋》:“ 越王 自 吴 还国,劳身苦心,悬胆於户,出入尝之。知 吴王 好服之被体,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黄纱之布以献之。 吴王 乃增 越 之封, 越国 大悦。采葛之妇伤 越王 用心之苦,乃作《苦之何》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换葛纱》:“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至处暑日止,百官皆服万丝帽、黄葛纱袍。”借指亡国之君主。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乌衣则披纶挥羽,黄葛则悬胆卧薪。”

幽阻

(1).奥深险阻。亦指奥深险阻之地。 汉 傅毅 《雅琴赋》:“歷嵩岑而将降,睹鸿梧於幽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 浙 东山海幽阻,可以计取,难以力攻。”

(2).幽深偏僻。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山涧幽阻,音尘阔絶,忽见诸讚,叹慰良多。” 宋 叶适 《奉赋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誓言违市朝,卜宅近幽阻。”

蒙茸

蓬松;杂乱的样子

杂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花黄

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逞

失意,不得志

艳姿

亦作“豓姿”。艳美的风姿。 汉 张超 《诮青衣赋》:“彼何人斯,悦此豓姿。”《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且美貌者不待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綺以致爱。” 唐 孟郊 《巫山曲》:“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元 赵孟頫 《病中春寒》诗:“仲春尚寒气,林花无艳姿。”

斗奇

亦作“鬭奇”。亦作“鬪奇”。以奇妙取胜。 唐 文丙 《牡丹》诗:“万物承春各鬭奇,百花分贵近亭池。” 元 房皞 《读杜诗》诗:“后学为诗务鬪奇,诗家奇病最难医。”

越人

(1).疏远的人。《商君书·修权》:“故 尧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於治乱之道也。” 宋 苏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帅 刘守光 又从而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与齐民齿,故其人益復自弃,视齐民如越人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以天潢贵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视,亦可谓无心肝人矣。”

(2). 战国 时名医 扁鹊 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越人 见 齐桓 不振之徵於未觉之疾, 箕子 识 殷 人 鹿臺 之祸,於象箸之初。”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吴 客漫陈《豪士赋》,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久不晤,岂精 越人 术耶?”

剪刀

切断布、纸、绳等东西用的铁制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

贾鬻

买卖。《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凡斯五交,义同贾鬻。”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贾,买也。’ 郑众 《周礼》注曰:‘鬻,卖也。’”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 元 姚燧 《乌木杖赋》:“昔贾鬻鞭梔,蜡其肤,市者一濯,已呈苍枯。”

称体

合身。《水浒传》第二三回:“取出一箱缎匹绸绢,门下自有针工,便叫做三人的称体衣裳。”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侯光第 《山塘竹枝词》:“当鑪十五髩堆鸦,称体单衫浅碧纱。”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穿不称体的草绿色军服。”

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盛暑

大热天;酷暑

隆冬盛暑,未尝少闲

郁燠

(1).闷热。《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故服絺綌之凉者,不苦盛暑之鬱燠。” 李周翰 注:“鬱燠,热也。”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引作“鬱懊”。

(2).烦闷。《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见孤山淼漫,迴盼故乡,拭泪沾衣,心怀鬱燠。”

诸子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吏能精密,里行婣恤,则不如兄元明,而无元明忧疑万事之敝。斟酌世故,铨品人物,则不如其弟知命,而无知命强项好胜之累。盖元明以寡过,而知命以傲世。如鲁直者,欲寡过而未能,以傲世则不敢。自江南乘一虚舟,又安知乘流之与遇坎者哉。
  • 作者:王浍,朝代:元代
    圆刚定质,混物非凡类。仁处其中静忘意。任蝶蜂狂绕,燕雀喧争,心君正,惟取清白自治。黄衣从淡泊,此个家风异。偶合阴阳弃神智。怕旁人冷眼,嫌太孤高,尊俎地、聊许松梧同器。待他日、山林不相容,请
  • 作者:吴奎,朝代:宋代
    云门入云深,树密山转幽。谿亭脩竹里,激激玉泉流,仁智所遐想,古今为胜游。我乘休沐至,穷览殊难周。金碧楼殿午,寒香松桂秋。清风动高兴,飘越不可收。禅师索题诗,捉笔事冥搜。欲速驰思远,顷刻历九州。象外有真物,惝怳难为求。徒形陈熟言,羞澀为尔留。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滩声十里响千鼙,跃雪跳霜入眼奇。记得年时上滩若,如今也有下滩时。
  • 作者:金人瑞,朝代:清代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 作者:刘辰翁,朝代:宋代
    海枯泣尽天吴泪。又涨经天河水。万古鱼龙,雷收电卷,宇宙刹那间戏。沉兰坠芷。想重整荷衣,顿惊腰细。尚有干将,冲牛射斗定何似。成都桥动万里。叹何时重见,鹃啼人起。孤竹双清,紫荆半落,到此吟枯神瘁。对床永已。但梦绕青神,尘昏白帝。重反离骚,众醒吾独醉。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小筑随高下,园池皆自然。锄山得灵药,斸坎遇寒泉。幽槛花房歛,深林果蔕骈。邻翁亦好事,相伴送流年。
  • 作者:赵必象,朝代:宋代
    公归乎山中,袖藏经济策。恨不云龙游,相从老樵石。樵溪酿泉甘,樵谷嘉禾殖。诗垒压刘曹,酒国并秦越。与其千户侯,何如千亩漆。文星耿在目,龙门兮咫尺。天风堕珠玑,捧玩手不释。斧钺太森严,句法万峭拔。奈何士也贱,至宝道傍掷。平生钓鳌手,烹鲜抑何屑。箪食与豆羹,岂足动颜色。閒愁恼吟肠,义利自为敌。相逢开口笑,无怨亦无德。
  • 作者:释师范,朝代:宋代
    不入樵夫手,不登郢匠门。呈麽老丘壑,且无刀斧痕。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畏跌始知筇有力,怯寒常以衲蒙头。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林下方将分半席,江边作麽返扁舟。骚坛尚有阳岩在,岂必担簦更远求。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