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两次见刘松

两次见刘松

    隋朝著名学者卢思道,小时候脑子很灵。有一次,他父亲把他的诗文拿给朋友看。朋友们都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这一来,卢思道有点飘飘然了,不愿再下苦功学习了。
    有一天,卢思道去拜访一位名叫刘松的学者,走进屋子,只见他正挥笔给人撰写碑文。碑文内容深奥,有许多词句和典故卢思道都看不懂。顿时,他自惭形秽,感慨地自语道:“我真好比是井底之蛙啊!”
    从此,卢思道好象变了一个人,再也不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了。他先是在家刻苦自学,以后又带着各种疑难问题去请教名人。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写的文章也日见长进。
    有一天,卢思道又见到了刘松。他恭敬地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刘松看,请他指教。刘松看了,拍手大加赞赏:“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能写出如此文情并茂的文章,不简单!”说罢,还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对卢思道文章中的一些典故搞不大懂,要求他一一加以解释。
    卢思道从这件事上深刻认识到“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学习更自觉、更刻苦了。

猜你喜欢:

  •     1979年,柬埔寨发生战争。侨居在柬埔寨的中国人韩刚和许多人一起,逃到了邻国泰国,进入了难民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一说蓟门(今北京市)人。唐代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之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
  •     陈毅元帅自幼好学,酷爱读书。他看起书来,有时废寝忘食,达到入神入迷的程度。  &n
  •     爱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
  •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书画诗文四绝的艺术大师。提起他的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n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但是在旧中国,很长时间,长江上的航运却被外国人垄断了。江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英、法、美
  •     这个故事发生在老一辈革命家 * 读中学的时候。    * 所在的班级,
  •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
  •     黄土高原上,有一座七郎山,海拔1000多米。山头上,只有20平方米的一块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这里冬
  •     提起抗日名将杨靖宇的死,人们无不崇敬。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抗联战士们面对日本侵略者残
  •     进入20世纪以后,日本军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凶手。它妄想完全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东方和世界。1931
  •     南宋时代,各地抗金斗争风起云涌。十七岁的李显忠毅然投军,随同父亲李永奇转战南北,屡立战功。 
  •     解放军英模朱伯儒七岁那年,一天,和一群小伙伴光着屁股玩泥巴。小伯儒拿着一团泥巴捏啊捏的,不一会儿就捏成
  •   茅盾(1896~1981),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文学巨匠,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其中《子夜》《林家铺子
  •     在我国丰富多采的书法流派中,有一种“柳体”。柳,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
  •     北朝学者张天龙在京讲《尚书》,十二岁的学生祖莹赶去听课,匆忙中错把《曲礼》当成《尚书》拿在手中。&nb
  •     为了拯救祖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们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这些志士中,有个叫陈天华的,是位杰出的革
  •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原来居住在大沙漠以西地区,后来因为受别的部落排挤,为求生存,就离开家乡,流
  •     提起《文心雕龙》,爱好文学的少年朋友不会觉得陌生。它是南北朝文学家刘勰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在中国文学发
  • 柳永(987~1053),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他是宋代开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
  •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故事大全 词典网 CiDianWang.com